赵军表示,“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的优势是它的可再生,但劣势也很明显,就是它的成本。在这一个行业中,一般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发电效率,第二是造价成本。在发电效率方面,我们又关注三个因素,第一是光转换效率,第二是组建可发电的时间长短,第三是在各种日照情况下的吸光特性。特别是第三个特性,其在太阳能发电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和指标,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了解。”
针对太阳能的投资,赵军也确定了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目前这个行业可能发展机会最大的,是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本上分成两种,一种是晶硅的,一种是非晶硅的。现在美国在晶硅方面有很大进展,但主要是控制在10%的转化率,而理论上多晶硅薄膜的转化率可以达到20%左右,所以多晶硅薄膜会在今后几年当中成为一个发展热点。2007年我们曾投资了一家做多晶硅薄膜的公司, 2个月前,我们又投资了一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安徽普乐新能源,总之,薄膜太阳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简单叙述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可以分为“硅砂—晶体硅—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电池模块”六个环节。赵军所提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位居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也是各国投资的热点。从无锡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来看,作为居中产业,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从投资角度来看,上游的高纯度硅料生产企业,可以概括为“利润高,投入大,进入难”。以1000吨左右的多晶硅生产线为例,不仅工程设计复杂,耗电量高(年产千吨多晶硅的生产线需要的供电装机容量为9.8万kw,年总用电量为2.5亿千瓦时)。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类似项目总投资高达10亿元,而1000吨的年产量目前也只是全球公认的高纯度硅料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
由此赵军建议应该关注提纯硅材料的新技术和创新工艺,而在硅铸造和硅金片环节中,赵军比较关注多晶硅铸造的国产化。“因为现在这些设备大部分都需要进口,其在中国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产化的进程。”
而位于下游的光伏企业,除了太阳能电池并网在发电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外,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安装,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与机电产业、建筑材料的结合利用(光伏集成建筑)等方面。 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处于以电池片和电池模块为主力产品的最末端,进入门槛很低,但同时也表现出在电池片生产上的优势。
对于太阳能领域的投资,吴涛认为,“按照目前的成本来看,风能的可操作性更强,但是太阳能的技术突破空间更大,尤其是薄膜技术的发展路线有变化,不夸张的说,太阳能从技术上来看是没有极限的,想象空间很大。”
同时,吴涛也提出了另一种投资观点。他认为“储能”虽然只是清洁能源中很小的行业,但能有效调控电力资源,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电网互动化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现在和传统的水电、火电相比,风能和太阳能存在间歇性不稳定问题,因此都需要进行储能的整理,或者是改善电能的质量,才能满足电网的需求。太阳能里最常用的是储热罐储能、化学储能、蓄电池、燃料电池等等,国内很多公司的专利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落后,正因为如此,我们两年间看了很多储能项目。”
2008年,长安资本曾与雷曼兄弟共同出资3070万美元入股浙江超威电池。吴涛从这个项目着手,从动力的角度看储能设备的发展方向。
“根据最新统计,交通运输在能源消耗的比重已经超过25%。从环境角度看,汽车使用汽油造成的分布式碳排放很难处理,但如果改成电力的话,在发电厂端就可以集中处理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电动汽车使用清洁技术,就一定需要一个高比能量的储能设备。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铅酸蓄电池,而最近炒的比较热的是磷酸蓄电池,我们认为铅酸电池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磷酸电池又似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技术。但我相信,磷酸铁也许是一个会赢的真命天子,我相信在电动汽车这个角度上,中国是最有前途的。”
吴涛还透露,长安资本接下来关注的投资热点,会聚焦在储能公司和一些特别领域,比如锂离子电池储能应用实践公司,以及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设备公司。 谁是“绊脚石”?
过去四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行业的高速发展和高涨的投资热情,让很多投资者认为在风电和太阳能行业似乎已出现了“泡沫”迹象。根据联合国6月3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永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仅增加5%,与前三年超过50%的成长速度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美国与欧洲分别下滑8%与2%。报告还显示,2008年再生能源只占总发电容量的6.2%。但这些是不是已经足以说明,新一轮泡沫已经产生?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