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前沿技术 » 正文

电池储能三种技术前景竞辩 国网招标倾向锂离子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9日 来源:

....


  目前,我国的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还只是信息的采集,避免电池充爆或者过度放电。但实际的情况确是,即使能做到每块电池都是优中选优,这些电池之间还是会有性能差别。


  “单体电池的寿命是很长的,一般厂家做实验可以做到2000多次,但是100节并联起来之后,使用次数最少衰减10倍。”


  液流电池和钠硫电池的处境,并不比锂离子电池乐观多少。


  “液流电池是液制的,电池的容量取决于电解液的存量,理论上来说,它的储液装置可以做得很大,而且只要不受污染,它的寿命会很长。”钱良国表示,但是兆瓦级的液流电池还只是在试验室阶段。


  相比之下,钠硫技术因为钠、硫资源易得,又具备做成大容量的条件,国际上电化学储能的成功案例都是使用这项技术。


  “主要是日本NGK的技术,它去年的订单达到600兆瓦,但因为产能的限制,NGK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王书军说。


  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十分不成熟。因为钠、硫两种元素大量聚集,可能会造成危险,所以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一般不会尝试使用。“提的稍多的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他们的钠硫电池还在实验室阶段。”钱良国表示。


  押宝钒电池?


  在三种技术都存在优劣的背景下,除了同意钠硫技术短期难以发展,业内对于另外两种技术路径的在我国前途的看法差异巨大。


  “把小电池并联成大电池使用,是技术路线上的错误。”钱良国表示,“很多人认为比亚迪是龙头企业,不是那回事,它做手机电池为主,在大电池领域上并不一定是老大。”


  而就在上个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与股东交流时公开声称,液流电池路线对储能电站来说是绝对错误的,是绝对不可能的。


  “液流电池只能作为备用电池,不能作为储能电池,这是一个常识性错误。这个错误国网已经明白了,会把液流电池从储能电池中划掉,只是现在可能有些关系在扯。”王传福并不隐晦。


  据记者了解,王传福所说的“关系”,可能是国网在张北的另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先于风光储输一体化项目,由中国电科院负责实施,储能容量2.5兆瓦(即2500千瓦)。在这个项目中,做钒电池技术的普能拿到了500千瓦。


  从目前国网新源的两份招标公告来看,国网可能真如王传福所言,直接判液流电池出局。但一些熟悉电化学技术的人士则表示,这样的臆断还是过早,“风光储输项目总体规划储能容量75兆瓦,一期工程即使没有液流电池,之后有没有也很难说。”


  实际上,尽管流言不断,市场对于液流电池的预期并不低。其中,最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正是钒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的普能。


  俞振华告诉本报记者,循环寿命长的绝对优势让钒电池受到青睐,“其他电池最多做到几千个充放电循环,而日本北海道的钒电池示范系统已经充放电27万次。”


  实际上,俞振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俞没有多提的,是2009年1月,成立不到3年的本土企业普能花215万美元,低价收购了世界钒电池老大——加拿大VRB Power公司,成为电力储能明星企业。


  虽然资本看好,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堪忧。“要是在智能电网上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国网真的不看好钒电池,就算普能也没有办法。”一位关注智能电网发展的人士表示。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