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环保技术 > 水处理 » 正文

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展望

发布时间:2010年7月22日 来源:网易给排水

....


        对于生物载体颗粒和絮体污泥假设沉淀速度分别为30m/h和5m/h,径高比α=5(好氧系统最大氧转移速率为10kg/m3.d)。从而在图1的C-Q平面中形成的限制生物膜颗粒和悬浮絮状污泥应用的区域(分别为线2和3)。


        这构成了沉淀功能对于反应器功能扩展的限制,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沉淀池和气浮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例如,70 年代对于斜板沉淀池、80年代末对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90年代对于高效气浮池(涡漩气浮、浅池气浮)等等工艺的开发均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这一限制的突破。在90年代人们逐渐从对于单一功能的研究和开放,转化为对不同功能的综合,例如对于生物反应和沉淀功能的综合,导致三沟式氧化沟、SBR反应器和UNITANK的开发和应用。还有在三相内循环流化床中实现气、固、液的分离,特别是集接触氧化反应和过滤为一体的曝气生物滤池,以及利用高科技的膜生物反应器。这一系列探索体现了对于反应器固液分离、沉淀功能限制(极限)的探索和突破。


        顾名思义好氧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属性有三个即好氧条件的保持(充氧)、生物质的保持和维持(生物量和活性)和反应器的形式。从本质上讲反应器的形式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例如:目前食品发酵行业,如啤酒生产仍然延续18世纪发明的“落后的”恒化器(完全混合)反应器。这是因为啤酒生产要求取得高的产率,在高的基质浓度下酵母细菌趋向于自由分散生长,这一反应器是适宜的反应器形式,但是需要对自由生长的细胞进行过滤分离(甚至膜分离)。对于不同的领域反应器的应用是存在高效和低效之分,对于处理生活污水生物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工艺的处理负荷为 1.0~2.0kgBOD/m3.d,而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可以达到5~10kgBOD/m3.d,所以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从反应器发展趋势角度是从生物膜反应器、活性污泥工艺向移动床和流化床反应器发展。


        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发展过程中,对于反应器内生物质的改善是反映在从生物量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起源与生物滴滤池,但是由于滴滤池中的填料粒径较大,比表面积较小生物量较少,在1914年开发了活性污泥工艺,通过回流生物量可以保持在最高3~5g/L。在80年代初,我国和日本同时开发的接触氧化工艺,这一时期的工作对填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蜂窝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和弹性填料等等,通过提高比表面积达到提高生物量的目的。接触氧化工艺的生物量可以达到5~8g/L,从而负荷比活性污泥工艺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反应器池容(占地)可以减少50%以上。但是从投资没有本质的变化,因为填料费用的增加抵消了池容投资的节约。同时,还有使用寿命、放大和堵塞一系列问题。这导致移动床和流化床反应器的开发,这也是固定床生物膜技术与悬浮生长系统更高一个层次的技术融合。从反应器生物的外在形态上是悬浮状态,而生长方式是生物膜生长。生物载体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从接触氧化工艺的200~300m2/m3提高到2000~3000m2/m3,从而生物量达到了20~30g/L,这是负荷可以达到5~10kgBOD/m3.d的主要原因。从固定床、悬浮生长系统到流化床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于高效率、高负荷和高生物量的追求,也是对于反应器负荷极限的挑战,这构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发展趋势之一。


        最后,对于好氧反应器充氧、传质性能的提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人们首先对曝气充氧器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从直到70年代末仍然采用简单的穿孔管曝气,这一时期的技术进展表现为我国对于射流曝气的开发和掌握,到80年代初国内第一个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引进中刚玉盘的微孔曝气。目前,开发采用橡胶材料的可变孔微孔曝气装置,体现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另外,人们根据充氧理论采用提高氧浓度分压方式,对纯氧曝气、富氧曝气和深井曝气工艺进行了开发,体现了人们在提高充氧和传质这一领域追求更高和更好,向极限挑战的精神。


        3、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现代曝气生物滤池 (简称BAF)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膜法生物处理工艺,最初是应用在污水处理的三级处理上。其将生物接触氧化与过滤结合在一起,不设沉淀池,通过反冲洗再生实现滤池的周期运行。在废水的二级处理中其保持接触氧化的高效性,同时又可通过过滤获得高的出水水质。90年代初得到了较大发展(图 2)。以BAF为代表的工艺主要优点如下:


        a) 工艺容积负荷可高达6.0kgBOD/m3.d,出水达到或接近生活杂用水标准;


        b) 占地面积少:曝气生物滤池占地是常规二级生化处理的1/5~1/10;


        c) 投资省:BAF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短,基建投资少,同时出水水质高。


        曝气生物滤池可以有多种运行方式,可以下向流的方式运行,也可以是上向流的方式运行,采用上向流的曝气生物滤池往往采用轻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也可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一样采用多级串联工艺。采用两级串联工艺为进一步降解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达到严格的出水水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可以获得了优良的处理效果,保证了出水的稳定性。


        4、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型的三相流化床,其反应器的诸多特性主要体现在气、液循环、载体流态的特殊运行规律。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也主要体现这几方面的不同变化,即液体内循环速度、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氧转移特性、液体流态、载体流化特性等方面。


        由于在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内装有大量细小的载体,并使之处于循环流化状态,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巨大的表面积,同时保证良好的混合和传质条件(图1)。因此本质上该反应器是一种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三相内循环流化床不仅具有一般好氧流化床的特点,还具有以下特点:


        1) 流化性能好,反应器处于完全混合状态:反应器内大部分载体都参与循环流动,载体流化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这为生物膜形成提供了条件;


        2) 氧的转移效率高:由于大量液体循环流动,在此过程中会夹带一些细小的气泡,延长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了氧的转移效率。氧利用率可达30~50%;


        3) 载体流失量少,不需专门的脱膜设备,大大简化了原来的流化床处理污水所需的辅助设备。


        在投配容积负荷达10kgCOD/m3.d以内时,可获得70~80%左右的COD去除率,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去除污泥负荷可提高10倍左右。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进入正常运行后,COD去除率均达75%以上,尤其是进水浓度较高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这说明流化床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思路和对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的不发达国家,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开发的标准应该是适合我国国情、高效、低耗和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各类效率高、投入低、可达到一定治理深度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对经济尚不够发达而污染亟待治理的我国,尤其是绝大多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17000多个建制镇,在一段时期内都将具有重要意义。以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好氧处理工艺、流化床和曝气生物滤池等为代表的低耗、高效工艺有希望满足这一需求。


        水污染控制技术涉及到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设备加工和运营管理等各方面。从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观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以上三个方面重点发展:


        1、大力发展先进的水处理工艺技术


        2、大力推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


        3、大力鼓励水处理设施运营产业化


        以往人们对于工艺技术、工程建造和设备制造和设施运营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于工艺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工艺开发无疑是很重要,不同工艺的选取可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比如采用低负荷的延时曝气系统和高负荷的生物曝气滤池,两者负荷可能会相差十倍)。但是,当工艺确定以后,应该注重工程和制造环节,提倡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施工方法的改进和革新。在这一方面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过去不乏这样的实例,例如:高效曝气装置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能耗;如Biolock工艺、Lipp制罐技术等等,是新的建筑材料和方法的应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业是传统的技术服务范围;而BOT方式的引入在水处理领域也会逐步打破传统甲、乙方概念,产生甲、乙方角色互换,导致了类似于物业管理型的技术服务需求。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采用BOT方式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当前的经济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满足全社会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需求。目前各种基金、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和各种社会资金将加速投入这一市场,将加剧这一市场的竞争,但是同时无疑会促进水污染控制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因此,水污染控制市场具有设备化、专业化、资本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