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长
尽管晶硅电池仍占主流,但薄膜电池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也足以调动很多企业的胃口,所以,薄膜太阳能电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机构预测,2013年薄膜电池将占到全球光伏电池市场30%的份额。
同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李珂深信,薄膜太阳能电池所用的材料更少,其成本优势也更明显。“目前光电转换效率较低主要在于薄膜所应用的材料还不合适。而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新的材料,力争把光电转换效率从目前的7%-8%,提高到11%以上。我相信3-5年或者5-10年,试验总会突破这种物理极限,改变现在发展的瓶颈,从而使薄膜生产达到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薄膜电池的弱吸光性以及建筑一体化的独特应用,在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和地区将眼光投向了薄膜太阳能电池。
此前在广东佛山三水采访中了解到,广东省为了追赶江苏、江西等光伏产业发达省份,采取跳跃式推进的方法——极力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应用。其中,中建材、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纷纷落户的同时,在此成立了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标准工作委员会以抢占薄膜太阳能的话语权。
正将触角伸向新能源领域的正泰集团就很看好薄膜电池,已经在技术和产能上提前布局。去年正泰从瑞士引进了产能达30兆瓦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内第一条光电转换率能够达到9%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对于薄膜太阳能的未来,高宏玲表示,薄膜太阳能有着晶硅难以比拟的特色。比如,薄膜太阳能的透光性和弱光吸收性,都是晶硅难以替代的。
而在王宝全看来,薄膜太阳能前景的确比较广阔。他说:“由于薄膜本身的技术层出不穷,薄膜电池的生产在设备投资上又耗资巨大,一条生产线大约要花几个亿,如果未来很多设备能够真正实现国产化,成本也会有一个大幅度的降低。”另外,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晶硅和薄膜并不能完全互相替代。比如,薄膜太阳能在做建筑一体化(BIPV)的时候,是非常适合的,而晶硅就要差一些。
实际上,从专家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难发现,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市场前景都很广阔,光伏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让一种技术独舞的阶段。
贾锐表示,未来的主流市场虽然还是以晶硅为主,但并不是说晶硅就把薄膜的空间挤压没了。这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最后终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