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招商合作 » 正文

从王充论绩效看用人跳出“圈子”

发布时间:2011年3月9日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

  在官本位体制下,封建官僚的态度对人才的出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部分文吏看中了这一点,不仅媚俗而且媚上,堕落成为“佞人”。他们见风使舵,“人之旧性不辨,人君好辨,佞人学术合于上也;人之故能不文,人君好文,佞人意欲称上。上奢,己丽服;上俭,己不饬。”佞人原来的性格不善辩论,由于君主喜欢辩论,佞人便学着迎合君主饶舌;佞人本来不会作文、由于君主喜欢文章,佞人就会去迎合君主而玩弄词藻。君主奢侈,佞人自己就穿着华丽的服装;君主节俭,佞人自己就不修饰打扮。投机的成功就是一种“遇”,上下的苟合,就形成了体制中的小圈子。王充其实也算是官僚体系的体制中人,但是他从小就不喜欢押昵戏辱等无聊游戏,从来不参与掩雀捕蝉,戏钱爬树等儿戏,表现出孤介寡和,端庄严整的气质。进入职场后,他同样不愿意看上司的脸色“权说立功为效”,所以难有知遇之交。

  由“幸偶”形成的小圈子可以看作是体制中的体制,层层重叠,由此形成了一种金字塔结构。那么在同一层次的体制中,即使有绩效,圈子内外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王充总结为“三害”,即三个层次的伤害:在最低层,竟进者之间为了挣得有限的职位互相低毁,在长官面前捏造夸大创新人才的缺点,长官又不明察,信纳其言。这是“一害”;在中间层次,已经获得职位的同僚之间爱好不同,清浊异操,“清吏增郁郁之白,举涓涓之言”,绩效越来越明显,但是浊吏自渐形秽,怀恨在心,暗中收集清吏的过失,绩效反而成为长官重罚的借口,这是“二害”;在小圈子的高层次上,长官被亲幸的佐吏的意见所包围,佐吏人品不高,对不肯附从的“清正之士”心怀不满,必然会在长官面前低毁他。这是“三害”。

  力荐体制外的人才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王充的思想不乏对“幸偶”式绩效的控诉。这并非控诉绩效本身,而是在控诉其背后的机会不平等。这样的弊端不解除,即使有周全的绩效考核标准也没有积极的意义,“无患斗斛过,所量非其谷;不患无铨衡,所铨非其物”。不怕斗斛不精确,问题在于斗斛所量的是否属于有用的谷物;如果所称的不是该称的东西,手里拿着精确的铨衡也没有用。解决之道就是打破体制壁垒,跳出小圈子的绩效约束。

  首先,这需要管理者克服自己的偏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跳出小圈子选人才。管理者在小圈子里听到的往往是附合的声音,那么包容不同意见就成为突破小圈子用人的基础。王充举了一个例子:谶纬之说在两汉之际盛行,光武帝称之为“内学”,他规定不懂谶不得入庙堂之上。而著名学者桓谭对巫师、方士附会儒家经义编造的吉凶隐语深恶痛绝,常常调笔讥讽,“由是多见排抵”。王充认为桓谭是难得的鸿儒大才,称为“素丞相”,与“素王”孔子比肩,将其所作《新论》与孔子作《春秋》相比美。但是桓谭在光武皇帝面前非议谶纬,引得光武帝大怒,要砍桓谭的脑袋。虽然桓谭谢罪叩头直到流血,光武帝还是将其流放。王充认为,假如光武帝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像桓谭这样的人才是完全可以重用的,至少不会贬死途中。

  跳出小圈子选人才还需要管理者克己循道,坚持可持续发展。王充认为,封建官僚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启用那些善于“锦上添花”的人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理应“以礼防情,以义割欲”,否则虽然可以有一时得计,终将会败露劣迹。所以匡正自己比完善考核别人的业绩更重要。只有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私心,才能产生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动力,那些立志报国的人才才能真正被重视。汉章帝建初初年,中州欠收,王充曾上书郡守,主张厉行节俭,以备困乏。这个建议被束之高阁之后,王充又把厉行节俭具体化,提出“禁酒”的主张。因为时俗嗜酒,而酒是粮食做的,欠收年头禁止人们嗜酒耗费五谷确有必要。但是郡守自己就做不到这一点,不可能真下禁酒令。所以王充只好坐冷板凳,即王充所的说“状留”。

  使用小圈子之外的人,要管理者出于公心的力荐,敢于触动体制内的利益格局。在市场经济中,绩效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洗礼,人才的优胜劣汰在总体上不可逆转。但是在农业经济中,官本位的体制下,对人才的举荐就成为一种“捷径”。这好比农夫装谷子要进城,商人带货要去远方交易,都想创造业绩。如果城门紧闭不能通过,渡口桥梁断绝不能过去,虽然他们有创造良好业绩的实力和愿望,也往往会被排斥在取得业绩的最佳时机之外。所以王充认为,在优秀人才的成长中,需要体制内人的力荐。尤其是对于体制外的优秀人才,一般的推荐很容易遭到体制内的抵制,需要下大力气举荐,而且需要屡次举荐。这又好比世上有棱有角的方正的物体,“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徙,须人动之”;优秀的人才就是世上的“方物”,每动一下,就需要外力助推一次。可见,面对体制内的重重阻力,出于公心的力荐是何等重要。

3页 当前为第 3[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