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无限极在最初的几年,依靠复合多糖的增健系列保健产品和植物甙系列日用品拓展市场,并以此为核心概念形成了日后的中草药系列产品,建立起了稳定的业务队伍。而安利同样通过自己研发的系列产品拓展市场,即使在美国总部有几百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也是逐步引入的,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围绕着日化、保健、美容护肤几个系列产品拓展市场。
直销企业大量引进产品,大多出于“长尾产品”的考虑,认为销售渠道建立起来了,增加产品不会增加销售成本,尽管单个“长尾产品”创造的利润不高,但“长尾产品”的利润总和却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做“长尾产品”的一个前提是不增加过多的销售成本,这就要求直销企业业务队伍足够大才能够做到。对于安利、完美、无限极等大型直销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3家企业在发展业务队伍为重点的阶段,新产品导入不多,一直是围绕“蓝海产品”开拓市场。随着近两年业务队伍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它们才逐步引入新产品,除了自己研发、生产以外,也引进外围产品补充产品线,以此获得“长尾产品”的利润。
问题是,许多直销企业在业务队伍规模还不够大时,就想通过引进外围产品获得“长尾产品”的利润。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长尾理论”的要求。
对此,不得不再次讲讲安利。安利的业务队伍规模已经足够大,而且能够管理超过200亿元规模的市场,其在海外还有捷星的渠道商运营经验,而其美国总部有300多个产品品类。即便如此,安利进入中国市场的十余年里,都固守着保健、日用品、美容护肤等几个系列产品,锲而不舍地深耕市场,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将美国总部的产品引进中国市场的步伐,但总体来说仍然是相当稳健,从未有变成渠道运营商的考虑。
拥有了销售渠道,引进更多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样的商业模型原本没有错,并且浅显易懂,相信安利不会连这个浅显的商业模型都不知道。之所以不去变身为渠道运营商,而是固守着传统的直销模式,是因为安利非常清楚,这正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这种核心竞争力,其实也是其他直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抛开这种核心竞争力而要变身为渠道运营商,那么就多想想安利为什么说“不”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