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一阵发动机的声音在李东金身边响起,他一激灵,从遐想中醒了过来。难道是来水了,谁家的船准备出去了?李东金抬头一看,是邻居骑着摩托车邀请他去打牌。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了邻居的邀约,现在要尽可能地减少支出了。
自家的渔网早就晒得干巴巴的,这是去年花了六千块刚换的新网。在他前面的草丛里,歪歪扭扭的是自己的三艘渔船。码头依然还是码头,尽管已经没了水,但人们已经习惯了把船停在这地方。码头上是齐膝的野草,这种野草学名叫做苔草,它们本应是水下鲤鱼和鲫鱼的产卵场所,现在则成了水牛、羊群的食物。现在因为干旱,占鄱阳湖鱼产量50%左右的鲤鱼、鲫鱼的繁殖将受到较大影响。鄱阳湖特产银鱼的产卵场同样也遭遇干旱,进入不了湖汊繁殖。未来若干年,鄱阳湖的渔业都将受此影响。
李东金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就盼着下雨,涨水,天天七点就打开电视,等着中央台的天气预报。邻居家几个耐不住的后生已经背着包,去共青城、景德镇,还有温州等大城市打工去了。
“我们虽然在水里很厉害,撒网、捞鱼是能手,但是在陆地上就成了废人。有时候我们村里的渔民在枯水期也会外出打工。但是我们渔民没有任何技术,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当水泥小工,或者就是搬砖头、扛水泥,卖苦力。每天只有五十块的收入,吃住的条件又很差,有时候连路费都赚不回来。如果到了端午鄱阳湖还没有水,今年肯定就没有办法打渔了,我也要去外面打工养家了。”李东金说。
以三峡的方式解救鄱阳湖?
造成今年鄱阳湖旱灾的原因,除了气候异常降雨偏少,以及长江上游来水不多之外,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鄱阳湖的无序采砂。从鄱阳湖岸边村落到九江、南昌的县路和国道上,一辆辆重型运砂车和它们身下被压得支离破碎的柏油路一方面昭示着江西房地产、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在提醒着人们,鄱阳湖湖底的砂石构造正在被人为破坏。
据介绍,鄱阳湖砂石原来无人问津。1998年长江禁砂后,各地挖砂船开始进入鄱阳湖,2001年鄱阳湖挖砂日益猖獗。有媒体报道,星子县水域常年可以挖砂,以每条大型挖砂船每天装满10条载重2000吨的运砂船计算,一天最少两万吨砂。当地有60个挖砂大泵船,一年挖砂300天,一年挖砂3.6亿吨。以5元一吨的低价在船上卖出,星子县每年挖砂的产值达10多亿元。砂石运到江浙沪等地区,价格还将翻几倍。
尽管现在政府已经在控制,但是宫正说,鄱阳湖的无序采砂仍然存在,由于大规模的采砂拓深了鄱阳湖的入江水道,不经意中增加了鄱阳湖水的下泄入江。三峡大坝拦江蓄水后,2003年以来长江水位偏低拉空了鄱阳湖水,江西五河(赣江、修河、抚河、饶河、信江)均建有水坝对流域来水进行了人为控制,也影响了鄱阳湖的来水节律。
此外,“退耕还林”政策让当地一些人钻了空子。宫正告诉记者:“当时国家提出退耕还林来保护鄱阳湖。但是很多人利用这个政策,大量购买一种欧美杨树,种在自己以前的耕地上。这种欧美杨树对水的需求很高,是速生树种,经济效益很高,但是对于改善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保护区目前应该退林还湖,而不是林进湖退,应该加大种植能够涵养水源的阔叶林,而不是那种经济型的欧美杨树。保护鄱阳湖已经刻不容缓。”
对江西来说,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鄱阳湖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而经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占长江径流量的15.6%,其被称为长江中下游的肺。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然而,随着流域旱情和三峡蓄水的影响,江西省多年的鄱阳湖“筑坝之梦”被重新激发。
江西方面在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规划》草案中提出,拟在鄱阳湖入江口附近兴建水利枢纽工程。简单地说,就是要在鄱阳湖湖口建立水坝,把鄱阳湖的活水变成一座封闭的水库,通过大坝“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一直反对在鄱阳湖修建大坝的宫正对此忧心忡忡。“鄱阳湖不是一个密闭型的死湖,而是一个吞吐型、开放型的湖泊,江西五河(赣江、修河、抚河、饶河、信江)汇入鄱阳湖,再通过湖口那里汇入长江。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我们国内,把一个‘活’的湖,人为变成一个封闭的湖,似乎还没有真正成功的经验,往往得不偿失。”
“也许江西在鄱阳湖湖口建造大坝,会缓解江西省的旱灾情况,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无疑饮鸩止渴。你拦住了鄱阳湖水,那么下游上海、安徽、江苏这些地方怎么办?”
此外,对于湿地来说,大坝造成的枯水期不枯水,将会破坏本就脆弱的候鸟栖息地。宫正解释说,“原本水落滩出,以螺蛳、蚌壳和水草为主要食物的珍禽候鸟可以畅快地进食,而一旦因为人要用水,利用大坝把枯水期的水位提高,那么鄱阳湖内那些鸟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生存将受到致命打击。如果鄱阳湖实施了‘控湖’工程,鄱阳湖将成为第二个滇池,第二个太湖(蓝藻污染)、洞庭湖(鼠患)。”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芮孝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西省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从技术上来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枢纽工程切断了鄱阳湖的自然联系,对鄱阳湖的生态将带来巨大的破坏。目前长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原因还在于天气,旱情严重的省份降水普遍比往年同期要少五成甚至更多,严重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系统,这才造成江湖水位大幅降低。
“如果说三峡大坝对目前的干旱有影响,那么鄱阳湖建水利枢纽拦截水流,会给长江下游带去更加严重的干旱。”芮孝芳说,这是江西省在“以三峡的方式对抗三峡”。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