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则认为,虽然气候问题属于战略问题,进行国际交往需要从战略层面布局,但是至少从中国方面看,目前还没有必要将航空企业碳税问题上升到中欧经贸层面。这意味着,即使欧盟未来真的对中国航企采取报复行为,中国的应对也应该从具体行业着手,采取对等的反制手段,比如说限制欧洲航空公司的飞行,不准其降落于中国境内等等。不过,这一问题一旦贸然上升到国家关系层面,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何伟文同样认为,即使到达时限,估计欧盟采取极端制裁措施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更大的可能是双方妥协,将航空企业提交数据的时限后延。因为欧盟缺乏制裁的强有力手段,航班开放是相互的,如果中国的民航企业受到欧盟制裁,中国也可以制裁欧洲的汉莎、法航等公司,“让欧盟受不了”。
方向 仍需回归国际多边谈判
在11日举行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第68届年会(IATA年会)期间,王昌顺及多位IATA高层在不同新闻发布会、分论坛屡次提及欧盟ETS,大部分与会的航企高管表示反对欧盟ETS。
IATA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彦麟(TonyTyler)表示,欧盟ETS不是碳减排之路前进的跳板,而是一个引发争端、阻碍真正进步的障碍。“没有人想要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我们不应该冒着引发贸易战的风险做出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他说。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还在担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的时候,王昌顺在会见欧盟气候总司司长乔斯.德尔贝克时就明确表示,希望欧方遵守相关国际法,拿出政治诚意,尽快放弃其单边违法行为,与中方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和磋商解决相关问题。
王昌顺强调,欧盟单边强行将进出欧盟的国际航空排放纳入欧盟ETS,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也不符合《芝加哥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相关规定。
在11日的IATA年会上,IATA再次敦促通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为减少全球航空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寻求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汤彦麟告诉记者,全球航空业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所有人为总排放量的2%左右,我们需要加强航空运输业碳排放的管理。全球航空运输业致力于实现以下三个目标,到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从2020年开始,稳定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增长;到205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一半。
“达成共识的基础是存在的。包括欧洲在内的各方都认为,真正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在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上达成一项全球协议。”汤彦麟说。
他透露,ICAO正在为航空运输业制定统一的全球市场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强制抵消航空碳排放;带有一定创收机制的强制抵消;全球性的碳排放交易计划;基于“基础与配额”的碳排放交易计划。这些机制由专家组负责提出,然后交由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审查,将在2013年秋季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达成最终决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