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应对竞争手段
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标准不同,使光伏生产商在产品准入、监测等方面的成本、关税大大增加。
我国光伏产业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造成市场不规范,企业间不正当竞争频出,市场相对混乱;同时,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关税也几乎为“零”,反之,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却要经过严格的监测,并取得认证资格,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明显降低,与技术领先国家竞争手段匮乏。
高层次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相对较晚,研究发展的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人才能力培养等相对滞后,缺乏多学科和综合型的技术人才,不能尽快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导致国内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未能完全获得突破。
产业发展政策未能及时出台,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除国家层面制定的鼓励计划和法律法规外,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成为推进、加速光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西班牙、德国、日本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了光伏产业的成功。
日本早在1974年就执行了“阳光计划”,规定以居民屋顶并网发电为主要目标,对光伏系统初始的政府补贴达到了光伏系统造价的70%;另外,“七万屋顶计划”中的最初50%现金补助,全部由政府资助,从而使日本成为光伏产业大国。
我国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已相继出台和实施了10部相关法规。但是,从光伏产业发展整体视角看,我国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有关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制定方面,还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标准、发电并网价格等,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制定系统完备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应是局部的、区域性的,应在以往有关规划、计划基础上,立足全球视角,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在能源的开发、供给、利用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编制适合光伏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确立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提出解决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思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以及涉及光伏发电并网和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及系统维护等关键问题的方法和政策细则。
2、培育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从产业中某一特定环节切入,较快进入垂直整合阶段,形成完整的、垂直分布的产业链。为此,应培育并构建相对完整、协调、健康的光伏产业链体系,引导上下游企业理性扩充产能、合理配置资源,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3、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新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基础,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育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攻克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多晶硅制备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4、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
根据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现实国情,科学制定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主要包括明确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针对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需求,对技术发展核心、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合理思路及发展路径。另外,应综合考虑未来光伏市场因素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制定国家层面的、科学的、清晰的路线图计划。
5、构建技术平台体系、产业基地及产业联盟,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联合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有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国家级光伏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搭建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具有良好发展基础条件的特定区域,建立光伏产业发展基地,组建以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体,创建“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适时制定光伏产业技术规范、产业技术标准,规范光伏产业市场及促进企业间的合理、有序竞争。
6、加强产业技术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全球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发展光伏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一。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加强与光伏产业技术领先国家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联合建立一批我国光伏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和合作基地,通过引进并逐步培养光伏产业研发、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进而不断汲取国际上的先进成果,鼓励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逐步扩大并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光伏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进而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话语权,推进并加速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