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古老华夏文明,哺育世代中华儿女。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母亲河也不得不承受所带来的污染之痛,让母亲河休养生息成为所有关爱她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9月3日,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为探求一河一策的治理思路,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于会前专门安排时间带领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在陕西省委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对陕西省境内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考察调研。一路上他入企业,走河堤,进校园,下基层,与大家共商黄河治理大计。
思想要解放,标准就是生产力
9月1日上午,周生贤一行首先来到咸阳市东郊污水处理厂,这是陕西省采用BOT形式投资建成的第一个现代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它的建成投运结束了咸阳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渭河的历史。
在东郊污水处理厂,周生贤详细了解了企业的投资造价、处理能力、在线监测和工艺流程,对企业的BOT运作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我厂在建设中采用的是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经营、政府监管,企业按规定标准排放、政府按达标水量付费的市场运作模式,它不仅闯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一条新路,解决了政府投资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互相配合的运营机制,可以说实现了政府、企业、市民、环境四赢的目标。”
听完介绍,周生贤饶有兴致地问:“这个厂运行几年了?情况怎么样?”
“东郊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至今已经3年了,情况比较稳定。污水处理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要求,并已与当地环保局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联网。目前,企业每日污水处理能力已占到咸阳市生活污水的60%,日平均为渭河削减近10万吨污水。”
“水价定为多少?企业的收益如何?”
“水价每吨平均在7角钱,企业有1角钱的收益空间。环保虽然是公益事业,但企业投资也得到了回报,尽管微利,可收益比较稳定。”
听到这样的回答,周生贤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陪同考察的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说:“这个模式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打破过去由国家、政府包揽的局面,既可以请有能力的企业来建设运营,也可以由政府与企业联合起来办。总之,谁有力量、谁有能力谁来办,谁能办好、能正常运行就让谁干。思想一定要解放,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力才是最终标准,要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治污效益的双赢。”
洪峰说:“我们从2007年起就已经开始向全省推广咸阳的这种BOT运营模式,到2010年,渭河流域建成的5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都将按此模式运营。”
力度要加大,努力实现团结治污
发源于甘肃、流经陕西境内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黄河中上游的污染防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镇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渭河水质严重污染,生态水不断减少,泥沙大量淤积,曾经的滔滔渭河如今却被人称作关中“下水道”,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2005年,渭河污染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一场由国家、省、市各层面共同参与、气势磅礴的治渭攻坚战也从此打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