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告诉记者,金沙江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电站的建设有可能会让很多珍稀鱼种面临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水电站创造出来的新环境。而电站建设也将导致更多山体滑坡的危险。
杨勇:“今后蓄水以后,它对山体通过一定的浸泡,很多滑坡体就要复活,它就会产生滑坡。”
金沙江附近的山体本来就非常脆弱,电站让他们更加难以面对江水的冲击和浸泡。更让杨勇担心的是,金沙江的电站都处在地震带上,这也增加了电站本身的危险。
记者:“我身后的这片湖泊叫做程海,这里的风景很美,但是程海是数百万年频繁的地质活动造成的,它就处在地震带上,从这里向南30公里的地方就是鲁地拉水电站,一旦发生地震,鲁地拉将首先面临威胁。”
不仅是鲁地拉,金沙江上的八个电站都处在地震断裂带上。
杨勇:“一旦释放可能就是一次大地震。”
不过,尽管金沙江上的大坝面临生态,滑坡,地震,等多重考验,但是建坝的脚步从未减慢。大坝的建设者相信他们很快会通过环评审核。
云南华电鲁地拉公司安全技术部主任张湘涛:“从宏观上来讲,这个电站肯定是要做。”
记者:“环评是应该能通过。”
张湘涛:“对,最终肯定是能通过。”
大坝建设者对于环评信心十足,不过杨勇仍然相信,环保部此次的雷厉风行预示西南地区的环境正在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
杨勇:“环保部在4万亿投资的背景下,在拉动发展的背景下,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半小时观察:保增长 也要保环境
面对气势磅礴的金沙江,我们很难想象,当这里出现一连十几座大坝的时候,金沙江将变成一副什么样的景象。人们希望环保部掀起的这场环评风暴,能为大家保留一条记忆中的金沙江,能够在合理开发水力资源的同时,为江中那些珍希鱼类留下一条活路。但是现在看来,这场风暴来得有些晚了。所谓的前期工程已经暗度陈仓,围堰已经建成,大江已经截流,数十亿的资金已经投了下去。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两个项目不能通过环评,将会意味着数十亿的资金打了水漂。环评部门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在木已成舟的现实下,环境影响评价还有多大的意义?
就像我们在节目听到的,水电站先开工后补票的做法一点也不稀奇,也并没有哪一座水电站开工后又被环评一票否决的先例。所以我们看到,环保风暴常常来势凶猛,最终结果却不了了之,既不能改变破环环境的事实,也没有任何人为此承担责任。与其在事后掀起这样的环保风暴,还不如加快环评的节奏,在水电站开工之前就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这次环保风暴至少在提醒大家,无论保增长扩内需的压力有多大,我们都不能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拿生态环境做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主编:马洪涛 记者:熊曼琳 摄像:李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