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页岩气革命中国式探路:8年万亿投资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页岩气在中国“气势汹汹”。12月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的结果。结果显示,19家中标企业中有17家为国资委直属企业或地方国企,但引人注目的....

麻烦的是,不少页岩气资源量富集区是与水资源匮乏重叠的区域,比如辽宁、陕西、新疆和四川等。前两轮招标的区块大都位于南方,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的区块。以四川为例,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的开采可能会出现与工业和农业争水的问题。

在水量之外,水质问题也将突出。《研究》指出,水力压裂向地下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含有化学添加剂,压裂后返排回地面的废水,还可能含有地下的烃类化合物、重金属,以及高溶解固体(TDS),甚至放射性矿物质等污染物。一般来讲,由于页岩气(如-1000米以下)和地下水(如-300米)在不同的深度,页岩气开发不会污染地下水。

出现污染可能在三个环节:钻竖井阶段,会穿过地下水层,未将井和地下水层很好地隔离,压裂液会泄露到地下水层;压裂阶段,由于页岩气气盖岩层的非均质性,若压裂层与地下水层太近,地质评价资料掌握不够,强力压裂可能破坏气盖岩层的压力平衡,增大裂缝或出现断层,使压裂液向上渗透到地下水层;废水排返阶段,未经处理排到地表,也可能会渗透到地下水。

任景明进一步指出,我国页岩气的有利区域主要集中在川渝湘黔等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暗河溶洞多,地下水污染的预防与控制难度更大。因此,建议对先行先试的鄂尔多斯盆地、川渝黔鄂湘等区域,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相关要求,加速推动重点和试点区块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重构页岩气发展政策体系

通过页岩气新生事物,推动油气能源监管体系变革。

“中国要实现自己的页岩气革命,应总结美国成功开发的经验,以及中国煤层气发展缓慢的教训,尽快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制度和监管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对记者称。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具有连续性的政策激励,在开发实践中累积进步的技术能力和众多投资主体的参与,是页岩气开发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其中,连续性的政策激励,有助于页岩气开发跨越风险高、投入大和市场需求低调早期阶段。

从国内对页岩气的激励政策来看,最主要的政策为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11月1日联合发布《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补贴通知》),提出2012年-2015年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

在页岩气峰会上,李玉喜指出,根据《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显示,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但依据《补贴通知》对页岩气的标准,可能只有5万亿-7万亿立方米,“量这么小,那还有什么战略意义?”

《补贴通知》对页岩气标准及补贴条件界定为三项:第一,赋存于烃源岩内,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TOC>1.0%),吸附气含量大于20%;第二,夹层及厚度,夹层粒度为粉砂岩以下(包括粉砂岩)或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不超过1米;第三,气井目的层夹层总厚度不超过气井目的层的20%。

在李玉喜看来,中国页岩气储层多数都带夹层,如果厚度限定在1米,基本是把资源量砍掉一半;同时,夹层比例限定在20%的规定也非常严格,依此算下来,意味着能拿到页岩气补贴的不到目前测算到的资源量的三分之一。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页岩气储层可以分为三类,纯泥岩型、夹层型和互层型。“其中,纯泥岩型可以拿到补贴,互层型就拿不到。”李玉喜指出,在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20区块里,很大一部分位于牛蹄塘组(地质概念),大部分可以拿到补贴;另一部分区块位于龙马溪组(地质概念)的边缘,部分拿不到补贴。

“更为麻烦的是,《补贴通知》中所说的补贴政策只维持三年,而招标区块勘探开发的区块都需要至少三年才能出成果,反而可能享受不到补贴。可能真正拿到补贴的只有石油企业。如此看来,这一政策的意义十分有限,是不是要延长呢?”国土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对记者表示。

对此,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刘红回应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难度非常大,资金投入量也非常大,而国家的财政有限,补贴政策的初衷是想把有限的资金补到刀刃上,让大家从补贴政策看到鼓励的方向,随着今后工作深度的加强,产量出来后,会给予一个公平平等的政策标准。”

“我们也在联合发改委、国土部、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制定《页岩气产业政策》,既是为了落实《规划》,也是着眼于中长期的角度制定一些更为长远的政策。”刘红对记者表示。

查全衡分析,在页岩气产业政策中,急需明确的是页岩气生产出来怎么运出去的问题。

“目前,国内天然气管道主要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垄断,而这些管道并非对第三方使用者开放,因此其他的页岩气开发商难以使用管道运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而美国采取天然气开发和管道运输两种业务垂直分离,管道运行商对天然气供应商实施无歧视准入。

林伯强进一步指出,不少页岩气资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都希望产出来的页岩气能够就地利用,因此建设小型LNG或CNG利用装置,防止放空浪费,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也有地方提出要利用页岩气发电,但目前电网的接纳意愿并不高。”

“从长远来看,随着页岩气开采量的增大,天然气还是要通过管道长途运输,那么管道对第三方开放的问题就会显得很重要,建议中国借鉴美国经验,实行天然气开发和管道运输的彻底分离。”林伯强分析。

同时,页岩气的价格也是政策体系的关键。“《规划》提出要对页岩气实施市场定价,这是对目前页岩气由政府定价的一个重大变革,具体怎么实施有待明确。”林伯强认为。

此外,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目前美国页岩气监管的重点,已经从促进页岩气开发转移到确保使用安全且环保的方式开发页岩气。对此,张大伟建议,我们要尽快完善页岩气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和规划,以解决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公平竞争、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

“页岩气的监管必须放到整个能源的监管背景下去理解,想想看,我们有能源、传统油气的监管吗?没有。”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学院院长董秀成表示,我们要通过页岩气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去推动油气资源和整个能源监管体系的建立。

4页 当前为第 4[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