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正文

飞利浦:未来五年汽车LED照明将出现爆发增长

发布时间:2011年1月30日 来源:

....

 

飞利浦汽车照明高级商务总监柳志强(左)和亚太区产品研发应用中心汽车照明部经理韩萌(右)


    飞利浦汽车照明是全球汽车行业灯具及其配件市场的最大供应商之一。飞利浦汽车照明高级商务总监柳志强和亚太区产品研发应用中心汽车照明部经理韩萌对汽车LED照明进行了分析。


    柳志强:汽车照明首先是安全作用,不管什么灯泡,都是为了安全。节能环保方面,全球不仅在汽车照明领域,在其他方面也都在提倡节能,对环境有好处,因此我们也非常重视节能环保。现在开发的灯泡,像LED灯,都是朝着节能方向发展。时尚方面,现在很多整车厂会对照明功能进行选择,唯有造型时尚、与众不同,才能够脱颖而出。今天的研讨会上,韩萌博士演讲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LED,我们觉得LED发展势头良好,也是将来发展方向,符合刚才提到的三个重点。


    韩萌:对产品的取舍要求比较大。比如做前转灯,它在偏上的位置,在环境要求不苛刻的条件下,使用我们的标准产品即可。我们也有设计专门的产品针对条件苛刻的环境。


    柳志强:我们开发新产品,不仅是针对高端市场。当然,有很多新技术,必须从高端市场开始应用,因为刚开始的量不大,成本偏高,但是我们开发本身不仅是为了高端市场。


    此外,在应用上也有区别。中端车型也用我们的LED,只是颗粒没有高端车那么多。高端车成本压力没那么大,颗粒用起来就比较多。我们开发的新产品,只是在性能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低端车更重视节能。从应用角度看,我们有很多创新产品,更强调哪个方面的性能与应用最匹配,而不是做中高端的区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就算LED的成本能够按照摩尔定律的预见速率持续下降,它要低到能与HID氙灯同等价位也需要很多年。而LED家族的成本若要降到能与卤素灯不相上下,则需经过一段更加漫长的时间历程。

    
    韩萌:LED和传统工业相比,是半导体技术,虽然不是严格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价格会向下走。市场上做了很多分析,我们也做了评估。可以预见的是,LED和HID的价格差在未来十年里会逐步缩小。LED灯在中高端车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但是对于紧凑型或者小排量的车,卤素灯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我们并不是做LED就停止其他研发,我们也在进行卤素灯的研发,提高产品性能。未来20年内,LED会持续增加,卤素灯的产量也会保持稳定。HID能够感觉到来自LED的压力。


    柳志强:我们看到,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很快。虽然前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从2010年开始,全球的汽车销量远远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销量,主要得益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增长幅度。我们相信从人口角度看,其中的空间还是很大。LED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所以我们会持续做研发,不断改进我们的技术。

    
    韩萌:LED可以细分成在信号灯中的应用,比如刹车灯和尾灯等,LED已经在30%的中端车上得到应用,大家也比较认可。但在前端,使用率很低。LED是一个系统,很多投入大家看不到。不仅是光源要亮,在散热管理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散热片,对驱动要求也很高,比如汽车电压系统是否稳定。我们需要稳定电流输出,出现问题可以自动进行检测,这些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LED作为固体光源,在实验室或者室温条件下,我们能够满足其性能要求。但是实际应用条件会很苛刻。举个例子,在大灯里面,环境温度可以达到105度,导致LED的光会有显著衰减,寿命也受到影响。 所以LED系统使用起来其实很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可靠的系统,有效的散热管理,紧凑的光学设计以及非常复杂的驱动。对传统企业来讲,前期投入成本会非常高。这种时尚的、有吸引力的外观,其代价是非常高的前期投入。


    自2008年全球首例全LED大灯应用于奥迪以后,整车厂和车灯供应商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大投入。预计到2015年,LED持续快速发展。典型应用就是昼间行车灯,相对来讲,最容易实现用比较少的投入获得吸引人的外观。在它之后,其他的灯,像雾灯、角灯,也会有快速应用。最后一步,也就是最有挑战性的是远光和近光。

    
    韩萌:要看是什么样的应用。演讲中提到的是汽车前照灯。不能说主宰,乐观估计到2015年能达到2%已经很理想了,目前的应用仅在0.2%左右。但是LED的应用很广,像刚才提到的昼间行车灯、角灯、雾灯,由易到难的来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又积攒经验。到2015年,各方面的应用都会出现,而不像现在的欧洲市场只局限在高端车。我们特点和欧洲不太一样,我们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有多个切入点。


    韩萌:这是用户对我们的不断挑战。从技术开发来讲,不止专利、研发、工艺方面要领先,倾听客户反馈也很重要。客户给我们的反馈是散热是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让用户方便容易地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08年给奥迪做第一款车,就致力于满足客户在散热方面的要求。


    对产品来讲,就是尽量将热阻降低。现在我们可以保证的是130度,到2013年,预计150度都可以实现。用户用我们的产品,可以把散热片的尺寸和重量减少44%左右,使用起来更紧凑,更轻量,更便捷。这也是我们产品的一个特点。针对汽车应用的封装方面,也完全满足相应标准。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