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当选的尼泊尔新任总理卡纳尔3日签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文件,命令组建一个由23位部级官员组成的高级协调小组,处理严重的停电问题。不料两天后,尼泊尔电力局宣布,全国停电时间将从原来的每天12小时增加到14小时,并且可能再度延长。与此同时,尼泊尔最大的私营电视台“坎蒂普尔”在晚间新闻节目的半小时,只点油灯播出,以示对政府在供电问题上严重失职的抗议。
实际用电一天4小时
25岁的基里大学毕业刚3年,目前在一家报社当记者,算是小白领。卡纳尔总理签署文件的时候,基里一直盯着电视机。随后,他给认识的专家打了几个电话,就抓紧时间写稿。这个冬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基里租来的两居室家里从清晨到晚上只有4个小时的电,他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把所有处理稿件、看电视、传邮件等需要用电的工作做完。政府的停电时间表上,每天供电时间实际上有10小时,但另外6小时的供电时间会在深夜12点到凌晨左右,基本派不上用场。
与绝大多数尼泊尔人一样,为省钱,基里一天只吃两顿饭,分别是早上10点左右的“早午饭”和晚上8点以后的晚饭。记者曾问过尼泊尔朋友,为什么晚饭时间那么晚,他们说,晚吃饭,早睡觉,能量保存得好,不会老饿。近几年来,尼泊尔物价上涨每年至少10%,不过没有哪届政府把CPI当回事,也从没有采取措施。结果是,人均收入列世界倒数前20位的尼泊尔,市场上的粮食、蔬菜等价格普遍高于北京和上海。
实际上,尼泊尔大部分农民比基里更“低碳”。记者到过尼泊尔的山村和农村,发现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农民根本没有用上电。在尼南部炎热的平原地带,许多农民居住的是用木头和茅草搭成的棚屋,第二层住人,第一层养牛羊等牲口。由于没有任何电器,这里的农民过得是名副其实的“无碳”生活。一项统计说,目前尼泊尔用得上电的人口仅占40%。
当然尼泊尔的富人们并不在乎,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天要吃5顿。市中心的“高端”超市“巴特·巴迪尼”里有外国进口食物供应,天天人满为患。在加德满都,一个典型的富人拥有占地至少一亩的独立楼房和庭院,养着包括司机、保姆、园丁在内的3到5名工人;后院有独立水井,因此不会受到缺水的影响;即便这样,主人家从不会喝井水,他们喝水做饭都只用矿泉水;同时配有发电机和蓄电池,确保“趴踢”能够不时举行……
“估”出来的水电潜力
尼泊尔几乎没有火电、风电和核电等,水电占了供电的绝大部分。这就出现了降雨较多的夏天,供电相对充足(仍有停电),而到了很少下雨的冬天,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就不可避免。
据官方说法,尼泊尔拥有亚洲第二的水力资源,理论水电潜力为83000兆瓦。记者曾向尼政府能源部秘书长询问这一数据的来源,他说实际上尼政府从未进行过详细调查,这一数据最早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位从未到过尼泊尔的俄罗斯经济学家“估计”出来的,后来一路被引用,现在已经成了官方说法。但另一方面,由于尼国财政孱弱,腐败严重,导致水电开发十分落后,迄今的装机能力仅为约698兆瓦。即便在尚有过半国民没有用上电的情况下,也仅能达到用电需求的六成左右。
停电时间长同样给尼泊尔的旅游业和工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今年是政府力推的“尼泊尔旅游年”。据称有关部门下了大决心,要把今年来尼游客总数增加到100万人。不过尼最大私人报纸《坎蒂普尔日报》却登出一幅漫画,画中的背景是“2011尼泊尔旅游年”,一排外国游客正在机场接受尼泊尔政府的迎宾礼物:一盏小油灯。
在全球碳排放排行榜上,尼泊尔人均排名靠后,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国家。如果将来碳排放可以买卖的话,尼泊尔也许可以挣些外汇。生活在尼泊尔,处处能感受到当地人的低碳生活,只不过这种生活并不是人们自觉自愿,而是被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约束的“被低碳”。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