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招商合作 » 正文

中国制造企业成本与管理之道

发布时间:2011年2月24日 来源:第一营销网

....

  (生意场讯)作者:陈春花

  2011年对于每一个运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金融危机曾使珠三角、长三角8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也使中国制造业真正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加强品牌意识?如何应对汇率变化以及出口市场的游戏规则?如何面对环境保护所提出的挑战?2011年尤为不同的是,通胀再一次给企业敲响警钟,如何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制造和整个中国实体经济正在受到通胀的威胁。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通胀可能带来市场萎缩,这对于制造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显然,2011年通胀必将伴随着中国制造,甚至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长期主题。

  面对这样的变化和压力,很多企业从消费者细分入手,特别是从消费升级入手,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制造企业能够打造出自己的核心能力来持续面对变化和挑战,适应市场对企业提出的全新的要求。这是打造企业“内功”的问题,好的企业一定是不受环境影响而且可以保持与环境的互动。因此,中国制造企业还是需要静下心来从内在的能力提升入手,我建议从以下6个方面作出努力。

  拥有和顾客一样的思维方式

  和顾客在一起是永远的解决之道,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一贯地理解顾客,并实现顾客的期望。因为大部分的制造企业采用产品导向或者制造导向的思维方式和管理习惯,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制造企业对于产品和自身的制造技术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但是忽略了对顾客的理解。另外,由于一部分企业其实是为出口做订单和OEM的,这些企业对于市场的理解仅仅是停留在订单的阶段,离顾客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些事实导致制造企业能够提供生产和产品,但是不能够发现顾客的真正需求以及实现顾客的期望。

  麦当劳之所以能够用简单的商业模式就可以进入到全球市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断和顾客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解决顾客的问题,让产品一直符合顾客的期望,从而让麦当劳可以面对每一个时期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麦当劳的广告主题“麦当劳和你”强调了麦当劳和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呼应,强调了个体在生活中需要确立独立地位的价值追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普遍出现了一种向“我们”方向的转移,反映了社会对于家庭价值的关注,麦当劳的广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其主题从个人顾客转向了家庭导向,它的口号是“It''s a Good Time for the Great Taste McDonald''s”(是去尝尝麦当劳美味的好时候了),有效地将美食和家庭价值联系了起来。面对20世纪90年代早期发生的经济萧条,麦当劳在1991年开始实行一系列的价格削减,推行了大量的特价销售,“物有所值”开始成为其广告主题。当经济情况好转起来,但经济不安全感仍然存在的时候,麦当劳采用了一个更具亲和力的主题:“Have You Had Your Break Today?”(你今天休息了吗?)通过这样的暗示,表达出麦当劳对顾客的关心和体贴。

  对于今天的制造企业而言,精益与精准是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环境已经不再提供粗放的资源给企业使用,企业不再可能仅仅依靠经验和制造能力就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需要做的更多,更加要和顾客去做互动,并了解顾客的期望。我多年前曾经用一个观点来表达上面的想法:“拥有和顾客一样的思维方式。”传统的企业经营思考起始于这样的假设:价值是由企业创造的。通过选择产品和服务,企业自主地决定它所提供的价值。顾客代表着对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样的经营假设,企业需要一个与顾客的连接点--销售过程--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企业交付到顾客手中。长期以来,企业已经积累了多种方法,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营销创新,还有今天最具影响的供应链的创新,使得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有效的交付服务,或者围绕上述创新作出更多的选择。

  但是我们都很清楚,这些假设和创新所反映的是工业时代的企业观点和实践,这个假设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足够的资源,以及足够的顾客。但是今天,企业不再具有足够的资源,也不再拥有足够的顾客,顾客面临更多的选择,所以更加不满意,这样传统的经营假设就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我之所以坚持认为“企业需要拥有顾客一样的思维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只有符合了顾客的期望,企业才可以和顾客在一起。

  杜绝一切浪费

  相对于优秀的制造企业而言,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力发挥、产能转换、管理成本等很多方面存在着浪费,很多企业认为未来人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原材料提升的压力以及环保的压力很大。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成本都可以消化掉,只要企业持续地改善生产力,坚决地杜绝一切浪费,这些价值就会被释放出来。

  在我持续观察中国企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太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能够提升效率的空间很大。我可以选两个小的角度来做说明。

  一个是“流程成本”.本来两个人交流之后半个小时就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却选择了借用流程来解决,一个流程走下来要经过至少三个人,同时还要三四天的时间,当我问这些管理者为什么不马上解决,他们说这是流程的需要,我把这个称之为流程成本,其实这样的成本非常多,但是大家习以为常,还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

  另一个是“沉默成本”.看看女生的衣柜,就可以理解这项成本--只要条件许可,女生会很喜欢去买新衣服,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买了新衣服的女生,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喜欢穿经常穿的那几件衣服,买来的衣服都挂在衣柜里,并且还是觉得没有合适的衣服穿,之后再不断地买新的衣服放进衣柜里。这些挂在衣柜里的衣服就是“沉默成本”.举这两个小小的例子,只是想说明在管理中可以节省的地方很多,不要一谈到成本就是劳动力、原材料,事实上在管理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浪费,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任何一个角度展开行动而取得成效。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