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品牌故事 » 正文

下岗女工王琼:打拼九年身价过亿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1日 来源:创业网

....

  西安,这座拥有威震天下的秦俑军阵和千年皇朝轩辕历史的古都西面83公里处,有一个陕西农业科技城叫杨凌农业示范区,王琼的企业就诞生在这个区内。


  9年前,她曾是杨凌的一位下岗女工,用全部积蓄3000元开始创业;9年中,她依靠向农民出售高科技含量的农资产品一步步走向成功;2005年,她创办的企业成功登陆全美交易所,目前公司市值达到1.9亿美元。


  今年1月,杨凌博迪森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100家民营企业”之一。


  华尔街归来


  十月初的古城西安,秋意料峭。刚刚从美国回来、在全美证券交易所受到女皇般待遇的王琼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仍难掩疲惫,但她更显得踌躇满志。因为,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从杨凌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起步,目前市值已经达到1.9亿美元,并成为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弄潮儿。


  2005年9月29日上午9∶20,全美证券交易所的巨型滚动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一条新闻:全美证券交易所欢迎博迪森董事长兼CEO王琼女士。交易所内,几千双眼睛聚焦在这位一头时髦短发、一袭中国古典传统旗袍、身披刺绣丝绸披肩的中国女人身上。


  站在王琼身边的是公司的几位高管,还有杨凌博迪森的上市辅导券商——美国纽约国际集团及纽约国际证券公司的高管人员。当交易所副总裁将一把印有“BodisenBiotechInc.(BBC)”(杨凌博迪森公司英文简称)的金锤交给王琼时,微笑在她的脸上荡漾开来。


  回荡在全美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的几记锣声,敲响了中国民营企业打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留下了王琼回眸一笑的历史瞬间,更是中国民企在海外资本市场,历经跌宕起伏后再次奏起的新乐章。


  这是杨凌博迪森在从纳斯达克的OTCBB(招式板)市场成功升板到全美证券交易所后,全美证券交易所为王琼精心准备的一个仪式。


  当她走下主席台时,悠扬的音乐之声响起,一位老人拉住了她,他们在大厅里旋转飞舞了一曲华尔兹。这位老人今年已96岁高龄,他是全美证券交易所服务最“老”的职工,已经在交易所服务了60多年。“我不能错过和这位来自中国的CEO共舞的机会。”老人幽默地说。


  自言连结婚时都没穿过旗袍的王琼,是在美国华尔街第一次穿上了中国传统服装旗袍;自言从来没有走出过国门,甚至不会一句英语的王琼,就这样成了在全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董事长。


  信念不能丢失


  1996年,王琼原来所在的一家外贸公司实施了下岗分流改革,曾经担任着开发部经理的王琼成为了那几年全国改革大潮中下岗再就业的一员。同年11月5日,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下称“农高会”)召开。


  下岗在家的王琼一有时间就到农高会上去看资料,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通过几天的观察,王琼发现,很多农民对农用有机肥料和液体肥料格外关心,因为这类产品价格可以让农民接受,还可以提高农用产品的质量。


  王琼倾其所有——3000元存款,买下了一个新型液体肥料的知识产权。不久,一个新型液体肥料“果丽丹”诞生了。“这个产品类似于美容霜,用过‘果丽丹’的水果表皮光滑、不长斑。”王琼这样介绍着她的第一个产品。


  她跑到农村,向农民推荐她的产品。靠土地吃饭的农民,不敢轻易地使用一个不出名、没有任何信任感的产品。往往是磨破了嘴皮子,农民才同意试用她的“果丽丹”,来年让她再来查看试用后的情况。


  这时候的王琼生存得很艰难,她名义上是工厂厂长,实际上还集供应、销售、会计等职务为一身。对于这段经历,她概括为“四个千万”,就是“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


  王琼从不讳言这段艰难岁月,她更加自豪的是她的上进心从来没有泯灭。在试用了一年以后,农民开始纷纷向王琼购买产品。她也由此与其他投资人共同组建了杨凌博迪森生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到了融资瓶颈阶段了,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不用说上市融资,就是银行贷款都要经过非常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不想办法融资就没法生存。”王琼说。当上市融资成了别无选择的一步,王琼只能背水一战。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