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1日 来源:民营科技

....

  前言 


    人也是动物,同时人也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清澈的水,享用明媚的阳光,与大自然惺惺相惜。有很多科学家会用早上的时间去研究某种植物的生长惯性,但几乎没有科学家研究过人的自然生存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甚至被遗忘! 

  
    人们渴望充满诗意,充满人性和充满故事的地方,而我们怎样营造如此美呢?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又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石材头的一棵大树,一股清流从树下淌过,在那树下的大石头和小石头组成的空间里,在树荫间洒下的月光里,青年男女在倾诉着衷肠;村中的水井旁,这里有一些纵横的条石,一方蓄水的石槽,女人们提水,洗衣服,一旁的男人们偶尔会为从井里提水的漂亮姑娘帮上忙,献一翻情。如此场景我们已很难见到,而更甚于的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呼吸着被多次污染的空气、河道或渠化,或填埋,污浊不勘,山体被移平,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试问这究竟是人间还是地狱?人应被关怀,人的生存环境应被重新认识,我们只需稍微调查,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与文学艺术大家的成长,无不与其家乡健全完美的山川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的翠享村,毛泽东、刘少奇的韶山,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凤凰城,矛盾的乌镇,艾青的金华等,无不以山川秀美而著称,从中也反映出优美健全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1 城市建设中环境破坏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扩张呈燎原之势,但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我们用地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技术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原因,长官专制意识、暴发户意识、小民意识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作怪”,片面的追求美观、气派的城市“形象工程”,它们缺少人性关怀,又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环境,落叶乔木被代之以“常绿树”;乡土“杂灌”被剔除而代之以四季有花的异域灌木;“杂草”被代之以国外引进的草坪等,自然的溪涧被改造成或人工的“小桥流水”;自然地形也被人工假山所替代,这一切都是为了美化城市,更是劳民伤财。而在城市决策阴影下工作的设计师们是可悲,他们缺少对土地,对环境,对生态保护的神圣责任感。
 
  
  2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 

  
    人口负重与土地资源的贫乏,使中国的城市扩张进程危机四伏,生命安全堪优,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和大型城市、传统城市扩张模式和规划编制方法已显诸多弊端;网络技术的时代特征及中国人口和资源的地域性,使西方城市及空间规划理想不尽适,城市扩张前景和生态忧患亟待切实的战略研究,中国城市区域规划呼唤本土理论和方法。在借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的城市规划期待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城市基础生态设施(Ecologilal In frastrucfure)(Mander,Jagonaegi,etal,1988 年俞孔坚等,2001 年)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捷,生态基础从本质上讲是城市所依懒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这些系统(Natures senices)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的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化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及自然保护系统。 

  
    早在一百多年前(1879年~1895 年)奥母斯特得和埃利奥特就将公园、林阴道与查尔斯河危以及沼泽、茺地接连起来,规划了成为波土顿骄傲的“蓝宝石项链”,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景观生态学把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的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俞孔坚提出了景观生态格局(Security pattem)的理论与方法。形象的说,景观生态格局的建立如同中国围棋的战略部署,从而为反规划的思维模式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反规划是一种景观规划途经,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
 
  
    基于“反规划”的思维模式和景观安全格局的观念,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对未来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元素和空间关系,构成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他们是使城市在可持续生态服务的战略性保障。为此,提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如下: 
  

  第一大战略: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第二大战略: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环境系统;
 
  第三大战略: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
 
  第四大战略: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第五大战略: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第六大战略: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 

  第七大战略: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 

  第八大战略: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第九大战略: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
 
  第十大战略: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十一大战略:建立乡土植物苗圃。
 
  
  结语 

  
    虽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一个即定的城市规模和用地范围内,要实现一个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会遇到观念、法规和管理上的困难,而其中关键的是要对传统城市规划与法规提出挑战。所以,规划师认识水平的提高,决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怀,以及对现行城市规划及管理法规的改进,是实现战略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即“反规划”方法是实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 
  

    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景观规划的学生,我们应该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个人素质,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解决问题,更需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用我们辛勤的工作去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让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真可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