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计划引入一项碳排放税提案,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征固定价格的碳排放税,2015年开始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使税额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挂钩。
联邦工党政府在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上已经失败了两次。吉拉德的前任陆克文正是因碳排放交易计划碰礁,黯然离职。吉拉德开征碳税的计划同样招来各方反对。
在一封致吉拉德的联名信中,45名来自煤炭、能源、农业、食品行业的管理者对碳税表示了极大关切。他们声称,碳税将给碳排放密集型产业带来失业问题,而且会降低澳洲的国际竞争力,呼吁吉拉德确保碳税不会危及澳大利亚的贸易行业。
4月20日,澳大利亚煤炭行业督促吉拉德政府回到关于碳税的最初阶段,警告称碳税将不仅伤害澳经济,而且不能带来任何环境效益。澳大利亚煤炭协会领导人拉尔夫·希尔曼表示:“我们并不要求政府给予更多补偿,只希望回到关于碳税的最初计划阶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煤炭征收碳税。碳税在未来10年将会使澳煤炭产业增加180亿澳元的支出,从而导致产业规模缩小,工作机会减少。但是,这对全球碳排总量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其他国家照样在开采、使用煤炭。”
钢铁、水泥、食品和杂货、石油、天然气、铝等行业也发出了“特殊待遇”的诉求。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斯4月27日表示,征收碳税的目的是减少碳排量,而不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它必须是贸易友好型的。在国际碳交易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对出口产品征收碳税会对其造成“重大负担”。政府应该对贸易行业给予“某种形式的特殊待遇”。
吉拉德提议的碳税计划导致工党支持率下降。反对党自由党领袖托尼·艾伯特就公然反对碳税,并趁机对工党核心地区进行渗透。艾伯特对澳南部钢铁城市怀阿拉访问时,不满地说:“碳税只会使我们‘出口’就业机会,从其他国家,‘进口’碳排放。如果开征碳税,怀阿拉将面临变成‘鬼城’或‘经济废墟’的风险。皮里港、格拉德斯通、伊拉瓦拉、奎纳纳、猎人谷都将面临同样风险。”
吉拉德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反对党,即使在工党内部,也有反对声音。工党中的重要人物、澳大利亚工人联盟全国秘书长保罗·豪斯要求政府豁免钢铁产业的碳税,以保护工人就业,并警告称,只要有任何一名工人失业,联盟将撤回对碳税的支持。
不过,这些并未动摇吉拉德征收碳税的决心。4月24日晚,吉拉德在首尔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表示,她坚信碳税不会带来失业问题。日本、韩国和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三个能源出口国,尤其是煤炭和LNG出口,正在助推澳大利亚能源行业的繁荣。同时,政府正力推能源结构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这两个因素都有利于保证就业。
吉拉德坚信澳大利亚的煤炭行业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亚洲地区亟需能源。我们能为日本、韩国和中国提供充足的供应。这些国家会向我们进口能源,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可靠的能源供应商。征收碳税是一种正确的做法。澳大利亚必须处理气候变化问题,并为未来创造一种清洁的经济模式,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征收碳税。”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