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研究报告 » 正文

研究称中国发展低碳需条件 西方模式不适合中国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3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无论是参照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或日本模式,未来中国的物质财富积累和能源消耗都要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实现低碳发展难度很大。


  ●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碳排放变化将经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分别是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阶段(目前~2020年)、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阶段(2021~2035年)以及二氧化碳减排关键阶段(2036~2050年)。


  ●如果国内国际各方面条件进展比较顺利,中国的低碳发展可能为温室气体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牵头,由10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的《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之路》课题研究今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来自各部门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支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经过艰苦的努力,有可能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一条低碳发展之路。但一定要在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否则,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难度很大。


  发展依然是中国未来50年的第一要务


  与会专家提出,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沿着“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不仅事关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趋势。但是,专家同时指出,实现低碳经济要有相当严格的条件,应分三个阶段走。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已经过上了高水平的生活,有技术,有资金,即使低排放,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达到,甚至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但我们不同,我们处在发展初期,养活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刚刚跨过中下收入水平国家门槛,人均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质量较差,距离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仍将是第一要务。既没有那么多资金,也没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比如,美国人均拥有的汽车量是800辆/千人,一般发达国家是300辆/千人,而中国是33辆/千人。近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法,承诺到2020年比1990年降低4%的排放,而京都议定书时要求美国在2012年比1990年降7%,时隔十几年,美国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不但时间延长,而且目标更低。从人均排放看,中国已经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仅基础情景分析的情况下中国已经比日本低了10%,而日本近年的节能减排是世界上比较好的。低碳产业是转型的支柱,应该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发展依然是中国未来50年的第一要务。


  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表明,无论是参照美国模式,还是欧洲或日本模式,未来中国的物质财富积累和能源消耗都要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即便充分考虑能效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仍将继续增长。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气候变化问题正从环境问题演变成一个涉及全球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的复杂议题,并对未来世界的政治、外交、投资、金融、贸易、能源市场配置、能源技术开发、能源结构转型等产生影响,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挑战。寻找一条低碳发展道路,特别是探寻一条低碳能源发展之路,对中国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重要机遇。本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一定条件


  课题研究认为,中国走低碳能源发展道路,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要取决于一定的条件。


  (一)如果不采取特别强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中国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和碳排放将成倍增长。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7亿吨,其中石油需求量将高达12.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122亿吨,其中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2035年后将逐渐减缓,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电力需求总量、人均用电量以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明显上升。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基数,虽然届时中国以比日本目前低20%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实现“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但如此高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将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能源市场、投资、乃至能源安全带来诸多的挑战。


  (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届时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发生重大变化。在低碳情景中,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56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87亿吨。如果国内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且碳捕获和存储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同时国际社会积极协助中国减排,中国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大规模下降。


  (三)选择合理的消费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是中国实现低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要走上一条低碳能源发展道路,将取决于以下四方面的努力,一是引导合理的需求,抑制能源服务水平的急速扩张,推动形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二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选择节能型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三是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终端用能部门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四是建设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工业,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根本保障。如果大力发展低碳、无碳能源,显著提高能效水平,化石燃料需求可能会在2040年之前达到峰值,之后碳排放进入缓慢增长期。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碳排放变化将经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分别是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快速增长期阶段(目前~2020年)、能源多元发展初具规模阶段(2021~2035年)以及二氧化碳减排关键阶段(2036~2050年)。其中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最为关键,这两个阶段将决定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能否得到优化、高度依赖煤炭的格局能否彻底改变,也决定了中国未来化石燃料需求能否达到峰值,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


  (五)能源供应走多元化道路是推动能源低碳发展的根本要求。对减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而言,大力发展燃料替代将是影响未来石油需求,特别是交通用油的重要因素。

3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