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6日在上海举行的2011亚洲太阳能光伏工业论坛上,全球光伏市场发展趋势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在意大利、德国等传统光伏产品消费大国缩紧对光伏的补贴政策后,光伏的未来蓝海将出现在哪里?这成为了一个最紧要的问题。
国际市场何时走出低迷?
今年3月以来,受意大利补贴政策影响,硅材料、硅片等价格持续走低。今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定论。据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预测,今年全球光伏增幅将在20-40%,而根据Solarbuzz年度报告数据,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较去年的增幅高达139%。
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驱动力是德国和意大利。分析报告显示,在居民、商业、电站三者中,装机量小于1MW的小型商业发电系统占三分之二。从应用方式看,屋顶型和地面型相比,前者的数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论坛上,IMS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全球战略总监王润川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出,在意大利和德国决定收紧补贴政策后,今年欧洲市场不断萎缩,“也许2013年才会迎来恢复期。”但王润川并不悲观,他认为亚洲市场的兴起将弥补欧洲留下的空地。所以,从长期看,光伏市场呈乐观态势,中美两国将在新兴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目前组件价格低走,但销售总量会上升。到2014年,和现在商业占大头的形势不同,家用市场将成为第二大光伏市场。”王润川预测。
日本地震后,业内人士提出一个疑问:此次核电站事故对光伏产业究竟有多大影响?对此,与会人士认为,光伏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好。原因是“光伏和风电、水电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专家也表示,亚洲和美国的驱动会帮助全球光伏在2014或2015年结束相对低迷的状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