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加强供水管网改造 防止自来水二次污染

发布时间:2011年8月11日 来源:慧聪水工业网

....

 

加强供水管网改造 防治自来水二次污染


    城市供水管网是结构复杂、规模巨大的管线网络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血脉。作为保障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公共服务和消防等各方面用水的地下供水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信息之一,因此供水管线数据的质量以及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水平对城市会有很大影响。


    近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发布消息,为减少供水管网漏损事故的发生,今年将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两年计划投入资金7亿元,改造城市供水管线750余公里。2011年将改造管线300多公里。


    随着我国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公共供水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水厂的供水能力和管网的总长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对水质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把保证和提高水质的大量工作放在水源保护和水厂的净化工艺上,往往忽略了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一般来讲,经过水厂处理过的水都能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出厂水需要通过复杂庞大的管网系统才能输送到用户,其间管线长度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千米,水在管网中的滞留时间可达数日,庞大的地下管网就如同一个大型的反应器。水在这样的反应器内发生着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使管网结构完整性被破坏,从而导致水质发生变化,造成管网污染。对用户的自来水进行长期监测,其余氯、浑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四项常规指标和综合合格率均有较大的下降。因此,常常会出现水厂出厂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用户投诉水质不合格,表现为浑浊、发黄、发红甚至发黑,这些特点都表明,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发生了二次污染。面对这些问题,自来水管网需要定期的改造。


    加大改造更新管网的力度


    结合旧城改造,推广应用新管材,改进管道材质,强化管道内壁防腐措施,控制管道内的腐蚀和结垢,逐步将陈旧管道和腐蚀严重的管道,几年内全部更新,并尽可能做到城市管网形成环状。通过测流合理调整城市供水管道口径,改善运行条件,形成正常的水流流速,尽可能控制管网水合理的停留时间。


    实施管网水水质在线监测


    应积极创造条件,在管网中设置必要的可实时送回余氯及pH值等检测项目的在线仪表,跟踪监测管网水质及其变化情况,逐步形成管网水水质的实时动态监控。
 

    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


    城市供水二次加压系统中的调蓄水池、水塔、水箱等,如果管理不善,将是对管网水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部位。因此,要特别重视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和水质检测,确保管网水水质的安全可靠。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应包括常规采样点实验室监测、应急移动监测、在线实时监测三个层面。为了掌握管网水质变化动态,供水企业应按规定设置管网采样点,对输水管网、配水管网、重点用户的水质进行监测。特别是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实时监测实验系统,连续反映相关水质指标的变化,为改善管网水质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市南供水区域已建立了管网水质时实监测系统,使水质控制与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水质监测信息数据传输和分析效率,满足了各级管理部门对水质信息的需要。但建立完善的水质的水质监测系统,还需要对水质监测点进行合理调整,分主输水干管、配水管区域有代表性的点、重点用户三个层次进行设置;同时强化应急移动监测,配备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现场迅速监测水质。还有是增加在线时实监测点,扩充水质实时监测实验系统,为水质监控提供完整的自动在线监测,获得重点供水区域主要水质监测的时实数据,对供水水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实现对城市供水水质污染危险源识别判断、监测与控制体系,有效提高水质控制与保障水平。


    供水管网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管网水质无疑是改善供水水质的重要环节,供水部门在发展净水、改造净水工艺设施,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输配水系统的维护管理,通过测定出厂水在管网中的生物稳定性和对造成管网水质二次污染主要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改善管网水质,避免二次污染的技术措施。控制出厂水在输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使生活用水达到国家饮水标准。这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