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被称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产业应运而生,近几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太阳能电池产业在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并存在投资过热、原材料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甚至产能过剩等问题。
如何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太阳能电池产业市场?昨日,太阳能电池标准研讨会在广东省首个薄膜太阳能产业基地三水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主力,广东平板显示产业促进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以及全国太阳能电池领域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单位等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目前,太阳能产业成为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该产业更是迅猛发展,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王勃华巡视员介绍,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05年的1700兆瓦,发展到2008年6850兆瓦,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是1100兆瓦,约占16%。据专家预测,太阳能电池产量近几年还将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长。
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相呼应,最近这四五年时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已形成了从设备制造、原料生产、硅片制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到系统安装,上下游贯通的整个产业链。
据了解,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从2005年的80吨增长到去年的4715吨,预计今年将超1.5万吨。年增长速度持续大于100%。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从2005年0.25%提升到去年的7.3%。
在太阳能电池产量方面,从2005年的145兆瓦发展到2008年的2570兆瓦,继续保持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年增长速度持续地大于100%。
已出现投资过热盲目上马情况
“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产业一度成为最热的产业之一。国内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已进入世界先进产业,其发展速度在国内产业界最快。”王勃华巡视员认为,太阳能电池特别是多晶硅产业的全面升温,导致有些地方投资过热,盲目上马此类项目等情况。
正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各地不同程度一窝蜂上项目的现象,引起了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太阳能电池这么大一艘船,一旦走错,很难回头,在此项产业很热的情况下,政府和行业应该如何去引导?”
“目前,中国不少企业都是从国外买玻璃原片进行加工,销售市场也是在国外,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格局。为避免太阳能新兴产业沦为简单的加工贸易型企业,不走原来的重复引进、重复出口的老路,减少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统一行业标准势在必行”,中建材国际工程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马立云迫切希望,尽快制订和实施太阳能电池行业标准,并将积极参与该行业标准的制订。
据悉,目前,中建材在三水成立了太阳能研究开发中心、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装备,有竞争力,就不存在过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