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能源问题是一个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我国GDP快速发展,但能源损耗、浪费问题也比较突出,由此造成的生态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未来我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好节能减排问题。
GDP占全球5.5%,消耗却占38%!
节能势在必行
能源是一个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节能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组长,并提出了“要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我国为何要进行节能减排
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可采储量)占全世界平均水平:石油11%,煤炭55%,天然气4%,水31%,耕地45%,森林5%,矿产资源58%。建国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十几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却上升了40多倍,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所以目前许多大城市汽油供不应求,不得不开发天然气汽车,酒精汽车,电动汽车等。
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消耗与GDP增长不成比例,近年来虽然我国的GDP增速非常快,但平均每年消耗煤炭占全世界的38%(23.8亿吨),消耗石油占全世界的9%(3.5亿吨,1.84亿吨自给),消耗氧化铝占全世界的23%(1370万吨),消耗钢材占全世界的34%(4.2亿吨),消耗水泥占全世界的46%(12.4亿吨)。这么大的代价,只换来了占世界5.5%的GDP,所以说,我国不实施节能减排、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是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的。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环境问题突出。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约69%,今后几十年内以煤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70%-80%。
正因为大量燃煤,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日益增大,水土流失占国土面积的1/3,酸雨区占30%,沙化土地占18%。在贵州等地还经常发生石漠化,就是一场大雨过后表层土壤全被冲走,余下光秃秃石头,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在世界排前几位。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废水排放率和能源利用水平,到2020年我国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将是目前的4倍。
我国节能减排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国虽然开发、示范、推广了一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如:洁净煤技术、先进核能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清洁汽车行动、清洁能源行动等,但总的说来我国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缺乏、推广应用困难重重、节能减排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不堪负重,高能耗低效率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每年废水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数量相当大,超过环境容量;现有荒漠化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以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目前尚有几亿农村人口喝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每年因环境污染的纠纷达上万起,而且每年仍以30%的速度增长。生产中的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和生产及社会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煤矿瓦斯爆炸、天然气泄漏、化工事故污染、油轮泄漏等交通事故等,都造成了环境污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