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多晶硅出口量价齐跌 光伏企业限产裁员“过冬”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1日 来源:天府早报

....

  进入四季度以来,国内多晶硅市场跌破35美元/公斤关口再度印证业界对于今年是光伏冷年的预测。前有多晶硅价格猛跌,后有美企的“双反”申请,国内光伏企业生存环境再度恶化。四川光伏企业也受到波及,一些企业已不得不限产裁员以应对冲击。


  两头在外


  一头是产业链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很长时间内主要依靠国外技术


  另一头是产业链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我国光伏产能90%用于出口


  供大于求


  全球对我国光伏组件需求量为11.7GW,相对于我国30GW左右的产能来说,行业整体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态。


  多晶硅价跌一半 四川光伏企业裁员限产


  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的骤变,近期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多晶硅价格现货中间价格为34.5 美元/公斤,最低价格达到30 美元/公斤。和今年3、4 月份最高进口价格相比,下跌了近35 美元/公斤;跌幅达到了50.35%。


  屋漏偏逢连夜雨。10月19日,美国SolarWorld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共涉及75家中国企业。这也是美国对我国清洁能源领域发起的首起“双反”调查。有业内人士表示,涉及75家企业的“双反”调查,几乎已经囊括国内主要的光伏组件企业。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四川光伏企业也明显感觉到压力。“在欧债危机引发外部需求快速萎缩的情况下,国内的光伏市场的确进入冬天,这直接导致订单的大幅缩水。”本土光伏巨头天威新能源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采取限产的手段以应对外部冲击。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些新能源企业开始在裁员应对压力。


  行业供大于求超2倍 “两头在外”弊病凸显


  “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内忧外患的局面可以说正是中国光伏产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累积弊病的集中体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评价到国内光伏企业困局难解的现状。


  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特点突出。所谓“两头”,一头是产业链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另一头就是产业链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一方面,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在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在很长时间内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能90%用于出口,“这意味着一旦欧美经济不景气引发需求下降,国内的光伏企业就不得不面对量价齐跌的局面”。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道。而根据东兴证券测算,全球对我国光伏组件需求量为11.7GW,相对于我国30GW 左右的产能来说,行业整体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态。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


  今年三季度,国内接连出台利好光伏政策,上网统一电价,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力求解决终端需求不足的困局。


  即便如此,国内光伏行业重新洗牌的阵痛期或已不可避免的到来。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指出,中国光伏行业的洗牌整合过程要持续3—5年,“等到企业上市、增发、举债、抵押贷款这些融资方式都用尽的时候,便是国内光伏企业重获新生之时”。


  “从目前来看,国内光伏行业洗牌期很可能将比3—5年的观点来得更早更快,因为相当部分的企业根本挺不过几年的时间。”四川中汉太阳能董事长李少春认为,在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两类光伏企业将从中脱颖而出,“一类是能够覆盖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龙头企业,另一类则是真正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