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光伏十二五规划”)上周末在工信部网站上正式公告。该规划指出,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出口额突破了202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出口国,而国内光伏的制造设备销售收入也超40亿元。
光伏十二五规划并没有像以往业内所期待的那样,公布2015年、2020年的国内光伏装机量计划,其中部分涉及节能降耗或高科技的指标,实现起来恐怕不是易事。
多晶硅的技术要求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0年,我国多晶硅生产的平均电耗为160-180千瓦时/千克,而按照新规划,2015年时我国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要降低到120千瓦时/千克,此外生产过程中还原尾气里的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也要不低于98.5%、99%、99%。
一位多晶硅制造设备公司的高层向记者解释,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如果安装了冷氢化或者热氢化等装置之后,达到上述指标并不难。而且,我国在2011年年初推出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中也对电耗规定了60千瓦时/千克的严格规定,相比之下,新的“光伏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综合电耗120千瓦时/千克”这一目标,要宽松一些。
“但是,我国除了个别的光伏公司如保利协鑫、大全多晶硅等企业达到了万吨级的多晶硅生产规模之外,其他小型光伏企业因为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加上去年下半年的多晶硅需求也不算好、价格暴跌,所以有些技术指标可能还不太容易满足。”
“光伏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支持研发稳定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建立电子级的多晶硅生产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