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光伏业初现回暖 “抢市场”让位“保利润”

发布时间:2012年3月26日 来源:东方早报

....

  2011年,全球光伏制造业一直处于“寒冬”之中。不过近来,在补充库存和德国行业补贴下调前抢装的推动下,行业渐显“回暖”迹象。


  对上述回暖趋势的持续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产能过剩问题仍未解决之前,市场近期难以出现反转。


  3月各大光伏企业交出的2011年年终答卷显示,全行业目前处于亏损之中。光伏企业的“排头兵”尚德(NYSE:STP)亏损超过10亿美元,英利(NYSE:YGE)亏损逾5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纷纷改变市场战略,由之前的抢占份额,变为守住利润,避免大幅度亏损。


  部分厂商低价出货


  由于市场需求远未跟上产能扩张的脚步,光伏业陷入了价格厮杀中。彭博新能源的数据显示,在上游多晶硅料成本快速下降的带动下,光伏组件价格在2011年大跌了47%。


  成本压力之下,众多中小光伏企业已无法支撑。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称,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大型光伏企业,尤其是已在美上市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在去年的逆市中,上述企业的出货量都大幅飙升,市场集中度开始提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不理想,各公司净利润均较2010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晶科能源(NYSE:JKS)市场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向早报记者表示,“现在我们在应收账款管理、库存管理、销售预估方面都在加强。为了提高价格把握能力,我们还收回一些授权。之前为了抢市场,我们给销售的权利会大一些。”


  钱晶解释,在销售时,晶科能源现在会设置一个利润的底线,进行严格的审核。


  钱晶说,虽然在价格上有所把控,但晶科目前还处于全产状态,在手订单量稍稍大于其最大产能。


  相比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更加惨烈。2月底,英利在宁夏竞标投出了5.18元/W的价格,令业内一片哗然。就在去年,组件制造企业普遍中标价还在1美元/W以上。


  “不同厂商会有不同的策略。有些厂家扩张太快,库存巨大,就会低价出货。”钱晶称,“我们不想参与这种极端的价格战。”


  国内另一家大型光伏组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对早报记者称,他们对于国内市场也在收紧缰绳,“我们不想跑得太快,对于质量的把握非常严格。在国内我们不知如何面对回款慢的风险。尚德前两年在国内冲得很厉害,但现在它的应收账款回款很慢,一筹莫展,组件价格又很低。”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