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产业数据 » 正文

调查显示:机关每平方米能耗是民宅的3至4倍

发布时间: 来源:

....

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至4倍。(6月14日《长江商报》) 


机关用电,花的是公家的钱;民宅用电,掏的是个人的腰包。机关平均耗电量比普通民宅高,并不奇怪。但是倡导“节能减排”的政府机关“示范”不节能,单位面积耗电量竟达到了民宅的3至4倍,既让人心痛,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湖北省审计部门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能源审计结果,让机关用电大户曝光,倡导省直机关节能降耗。这种节能思路值得肯定,机关单位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关掉不该开的电灯,合理调整空调温度,为节能降耗做点实事。但是从长远来看,笔者认为,节能不限于在公示能源审计结果,而且应该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下决心把机关能耗降下来。 

 
事实上,由于燃料资源紧张,用电负荷增加,近年来,好多地方都出现了供电缺口,甚至出现了电荒。为此,好多地方采取措施节能,对浪费能源现象提出批评。比如,上海市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定不得低于26℃。倡导空调场所工作人员不着西装、不系领带,各级政府机关带头执行。再比如,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对大白天开着大灯开会的现象提出批评。但是在节能的问题上,倡导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地方并没有形成节能共识,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苏北贫困县灌云县,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郑州市为打造“不夜城”,鼓励沿街单位安装夜景照明,并给予电费补贴。可谓是浪费电能的典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共识,能源警报频频拉响的当下,穷县的亮化工程、补贴电费的“不夜城”刺痛我们的眼球。 


实际上,公示省直机关能源审计结果也好,空调场所不穿西装也好,白天开会不开灯也好。毕竟只是倡导一种节能理念,并不具有法律制度效力。机关响应节能号召,一次两次白天关灯开会,合理设定室内空调温度,或许不难,可是,要让节能成为一种自觉习惯并不容易。 


有报道说,电荒时节,不少城市关闭过景观灯,开展过“熄灯一小时”的节能体验活动。但是在电荒稍微缓和以后,景观灯又重新开启,节能体验又抛掷脑后。很显然,一些地方把节能当成了应景程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对节能还停留在“剪矢医伤”的水平,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能源紧张的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根本改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矛盾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不仅中国能源不充足,需要打节能牌。好多国家,包括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注重节能工作。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泰国都倡导用“熄灯秀”的方式来提醒百姓节能,让百姓亲身体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在能源紧张的语境下,我们不仅需要公示机关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倡导空调场所不穿西装,批评白天开灯开会与“熄灯秀”这样的体验活动,还需要扎扎实实的节能行动。对机关公共建筑浪费电能的现象,不仅要批评、倡导。而且应该对如何节能作出刚性的制度安排。不仅每个公民要自觉履行节能责任,政府机关更应该成为节能示范。比如,机关能源审计结果公布以后,可考虑把能耗指标与政绩考核挂钩,紧缩财政预算,对超出预算的能源支出改由个人买单,让机关工作人员感到浪费能源不仅要曝光出丑,而且要承担经济责任。如果对节能形成了刚性制度约束,节能效果或许要好得多。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