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低碳时代来临 中国如何塑造可持续低碳未来?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没有人否认,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中国将如何应对,才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首先应当制定一个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并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他建议,近期将提高能源效率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中远期(如2030年、2050年)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应当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形成低碳技术体系。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中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温室气体的减排资金和技术。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曲阳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做好循环经济促进工作同样重要,“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在于抑制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负荷;低碳经济与抑制化石燃料的消耗密切相关,所以二者的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可以说二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同侧面。”曲阳说。


  曲阳建议,应该在有关循环经济的后续立法中,严格“生产者责任”与“排放者责任”,尽快出台循环经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8条规定,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鼓励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应该制定对此项规定的进行激励的具体措施,使利用环境友好技术、设备的经营主体获得应有的回报。


  周宏春则认为,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应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他还建议,要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杜悦英)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