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双良节能巨额合同不披露进展 1年半后突作废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9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2月6日,双良节能突然宣布,公司在去年6月与印度爱沙电力签署的价值9280万美元的空冷器合同泡汤。奇怪的是,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双良节能在所有公告中都....

12月6日,双良节能突然宣布,公司在去年6月与印度爱沙电力签署的价值9280万美元的空冷器合同泡汤。奇怪的是,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双良节能在所有公告中都未披露该合同的进展情况。蹊跷之处不止于此,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双良节能这笔超级合同还存在消息提前泄露、疑似为可转债回售减缓压力等问题。

近亿美元的合同,说没就没了!

近日,双良节能(600481,收盘价6.52元)突然宣布,公司在去年6月与印度爱沙电力签署的价值9280万美元的空冷器合同泡汤,进军海外的计划搁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份超级合同金额相当于2011年双良节能空冷器业务3.43亿元销售额的1.76倍,重要性不言而喻。

蹊跷的是,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双良节能在临时公告以及定期报告中都未披露该合同的进展情况;如今,投资者等来的却是合同终止的消息,这引起市场一片哗然。曾因这份合同买进双良节能的众多机构和散户,在二级市场上纷纷折戟,不是巨亏出局,就是被套牢。

6亿元合同突然终止

双良节能2011年6月28日发布公告表示,"在20天前与印度爱沙电力(佳凯德)签署了合同,为其热电项目提供三台600兆瓦空冷器,金额为928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这项合同金额约合6.03亿元人民币,远超公司当年的空冷器产品全部收入(2011年空冷器业务实现3.43亿元销售),合同履行日期为"自合同生效之日起11个月内机组交付完毕"。

这是双良节能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获得的海外空冷业务最大的订单,当时公司认为这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具有战略意义,甚至表示与爱沙电力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开发南亚空冷市场。资料显示,爱沙电力是印度第二大私营电力投资公司,2011年在印度的总装机为1600兆瓦,随着印度对电力需求的猛增,爱沙电力计划在2014年扩建8000兆瓦,其中计划在中国采购电力设备价值在百亿元以上。

一切都看似那么美好。巨额合同的消息公布后,双良节能的股价上涨,从消息前的14.48元一路最高上攻到了7月20日的15.45元。

但蹊跷的是,自2011年6月28日合同披露后,在双良节能接下来的所有公告中,都没有透露任何有关上述合同的进展。11个月交付期很快过去,但在2012年5月,双良节能"守口如瓶",丝毫没有透露进展。又过了半年,最终在2012年12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近亿美元合同终止,原因为"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出现了因不能归责任一方的事件,导致项目实施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虽经双方共同努力解决……经双方友好协商,同意终止空冷器合同并互不承担任何责任"。

超级合同说没就没,市场一片哗然。双良节能一位股民近日就打来电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抱怨称,"当初因为签了海外大单买进去,过了交货截止日期公司也不公告,弄得我以为一直有这么大一个项目,前途一片光明,谁知道迟了半年告诉我这个合同终止了,公司太不地道了。"

机构巨亏散户套牢

被"忽悠"的不仅仅是上述那位股民。据数据显示,自双良节能公布签订合同以来,各路机构亏损十分严重。2011年三季度,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持有1755万股,泰信先行策略基金持有1000万股,新华人寿持有990万股。今年年初,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和泰信先行策略基金选择出局。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两机构亏损幅度在40%左右,合计亏损金额为1.5亿元以上。到今年三季度末,仅新华人寿仍在坚守。

从股东人数来看,2011年一季度双良节能股东总户数为57410户,二季度随着公司宣布签署巨额合同,股东数猛增为63235户,较上期涨幅约为10%,随着股价的下探,小股东几乎完全被套牢。截至2012年三季度,公司股东总户数为66765户,此时的股价却已从合同签署日的14.4元跌至6元左右。

记者调查

6亿大单蹊跷告吹双良节能直面五大质疑

为何价值6亿元人民币的合同,履行期间从未公布进展情况?为什么竞争对手在公司签订合同半年之后,也与印度爱沙电力签订了同样数量的空冷器合同?为什么合同泡汤之后,并不打算继续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为什么在2011年签署合同到公布合同之间也差了20天?为什么超级合同签订时间刚好是可转债面临回售前夕?

双良节能的超级合同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披露"空白期"后戛然而止,给市场留下了诸多疑问。带着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双良节能方面进行了采访。

质疑一:

为何不公布合同进展?

从合同签署日起,到签署终止空冷器协议止,期间双良节能发布的所有公告均未提及印度合同的进展信息。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双良节能,公司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双良节能)接受了采访。

NBD:为何在2011年年报、2012年中报中不公布合同进展情况?

双良节能:公司一直按相关规定进行信披,没有相关规定要求公司必须将此合同单列出来做相关的披露。

NBD:为何在空冷器合同履行截止日半年之后才宣布终止?

双良节能:公司与爱沙电力进行了长期协商,由于双方均是委托各自的律师进行交涉,实际上等于是"四方会谈",时间拖得比较长,因此才会在合同履行截止日半年之后达成一致,公司在12月6日上午签订终止协议,下午便呈报上交所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直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质疑二:

是否被竞争对手抢走合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双良节能的主要竞争对手哈空调(600202,收盘价4.93元),在去年年底也获得了印度爱沙电力的空冷器合同,数目也恰好是3台。2011年年底,哈空调公告宣称与爱沙电力签订采购合同,提供三台600兆瓦的空冷器给对方,价值共计1亿美元,比双良节能的合同高出720万美元。

"双良节能的合同实际上是被哈空调取代了。"某券商分析师这样表示,"合同签订之后,双良节能可能考虑到此合同做下来并不挣钱,因此主动放弃了。"上述分析师还提到,在对企业进行调研时,双良节能方面曾表示过印度的合同可能已经无法履行了。与此同时,2011年底市场中就已有双良节能合同泡汤的流言。

NBD:是不是哈空调抢走公司的空冷器合同?

双良节能:这是两个项目,不是同一标的,哈空调拿的合同跟我们没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向哈空调求证,但截至发稿,都没有联系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