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的最后一天,北京依旧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新年以来第四次“雾霾”已持续5天。
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
“雾霾”究竟从何而来?
根据环保部卫星中心遥感监测,1月30日灰霾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四川等地区,灰霾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
“过去雾霾天也很严重,但像今年这样,从北京一直延伸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数千公里连成大片的情况却是第一次。”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分析认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浓度水平高的特点。
2012年2月,我国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愿景。
这种背景下,雾霾使人们对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加忧虑。
“如此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是气象条件引发的。静温和大气湿度最终导致了高浓度PM2.5的产生。”柴发合说。
仅仅是气象条件导致了这么严重的雾霾天?专家普遍认为,除了气象条件外,雾霾和粗放的生产方式等也密切相关。
如何破解“雾霾”困局?
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31日至2月2日,将有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并伴有雨雪天气,雾霾将趋于逐渐减弱或消散。
我们只能默默地等待“大风吹”吗?专家认为,主动出击、“釜底抽薪”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做好PM2.5的监测、信息发布及其污染防治,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要加大治理力度,确保2015年重点区域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年均浓度下降6%。
周生贤倡议,又逢春节,大家还是少放或禁放烟花,每个人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环保事业才能在潺潺细水汇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持续向前。
“在此次污染事件中,暴露出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柴发合说,“在法规层面上,从2008年我国就开始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没颁布。”
在技术层面上,“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如何将总量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结合起来?柴发合说,在“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坚持并完善排放总量控制,同时大幅度增加环境质量目标的内容,有限度地把环境质量纳入区域考核范围,逐步解决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之间的挂钩问题。
柴发合希望国家尽快建立大气污染科技专项,集中全国的力量,搞清楚我国大气污染的来源,并摸索出解决这些污染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方法。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白志鹏建议,我国应建立灰霾污染监控预警机制,一旦预测到可能发生大规模、严重的灰霾污染,就要提前启动污染源削减行动,警示公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