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迹象显示,即将在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世界各国达成新一轮的减排协议看似并不容易。
但随着尚德电力在美布局新工厂、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在华投建超级太阳能发电站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仍然可以窥见一种崭新的格局:中美新能源企业正在彼此融合、互相渗透,这也令人欣喜不已。
昨日,随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达北京的第一太阳能总裁宋博思(Bruce Sohn)抽出了一小时,与CBN记者专门就中国项目的来龙去脉做了交流。
与其他中国光伏企业一样,他也很期待中国能推出一个合理的光伏上网电价,以便更清楚地掌握中国这一潜在市场到底能有多少机会。
CBN:今年9月8日,你们宣布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设立一个2GW的太阳能发电厂。2020年,中国可能会达到的光伏安装量是10GW到20GW,可见你们的这一电厂规模之大。不知道当初是怎样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谈成这笔交易的?
宋博思:有好几家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被引荐到了内蒙古,第一太阳能是其中之一。我们主要向当地政府介绍了我们的制造技术和其他优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此很感兴趣,彼此双方一拍即合。
CBN:请具体讲讲有哪些优点?
宋博思:不同于多晶硅路线的电池,我们用碲化镉材料做薄膜电池。这种技术有几个优势:碳排放少,每千瓦小时排放的CO2只有15克;因生产工艺简洁,我们制造电池的速度也更迅速。
把电池原料放到设备中后,约2.5小时就能产生一块薄膜电池,这要比多晶硅电池的制造速度快上几倍。速度快的好处在于,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目前我们的成本是每瓦0.85美元,2014年每瓦的成本可以达到0.52美元到0.63美元。
CBN:据我所知,碲化镉其实是有毒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