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深入解析:节能灯回收之难 如何谋求出路?

发布时间:2013年8月7日 来源:OFweek节能网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节能灯的应用,采取各类的节能补贴政策,企业及商家也都在极力推动消费者使用节能灯,俨然我国已成世界最大节能灯生产国,但国内回收处理设备却面临大量闲....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节能灯的应用,采取各类的节能补贴政策,企业及商家也都在极力推动消费者使用节能灯,俨然我国已成世界最大节能灯生产国,但国内回收处理设备却面临大量闲置。

从2008年起,国家为实现“节能减排”目的,通过财政补贴来大规模推广使用节能灯。与普通白炽灯相比,节能灯不仅照明和节电效果好,且使用寿命也长。随着节能灯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但一个问题随之而生回收处理,废旧节能灯因为含有汞等有毒有害元素,有专家指出,虽然节能灯有着节约能耗的优点,但是如果回收处理不当,其内部所含的重金属,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上亿只废旧节能灯正进入集中报废期,如何对废旧节能灯进行合理、规范回收,正成为时下一个应该面对的环保难题。

在走访中发现,相对于节能灯的推广,回收产业链的建设相对滞后,大型回收企业的处理能力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如何回收,如何与处理企业衔接,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呼吁,如不尽快完善回收处理机制,曾经为了节能减排而被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环保产品”有可能成为严重的环保问题。

节能灯直到现在还是政策的宠儿,缘于它诱人的优点: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6倍,使用寿命比白炽灯多4~6倍,却比其省电60~80%,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现状:虽推广难度大但进行节能补贴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如今人们也在寻找更节能、更环保的材质取代普通节能灯,LED灯应运而生。“未来照明市场,低汞节能灯被LED灯取代将变成毋庸置疑的事实。”这是业界的普遍观点。

据河北龙权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建武介绍,LED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发光二极管,即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其“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体积小,也没有有毒材料,相对于普通节能灯来说,更环保一些。

据了解,LED照明目前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大家都在推广,却也只处于“教育消费阶段”。在采访的多位市民中,有一半人不知道LED灯是什么,而即使对LED灯有所了解的市民,也有不少表示“没用过”。

“LED灯难以推广,除缺乏认知度外,其高于普通节能灯3倍左右的价格,也削弱了人们的购买热情。”许建武说,目前在零售市场,一只相当于节能灯12瓦亮度的LED灯,售价大概在25元左右,但节能灯只需要十几元。如果只从简单的买入计算,LED灯确实价格不菲。但是从节能和环保来看,LED灯要合适很多。

目前现状是政府和企业都不惜余力去推广和销售节能灯产品,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在回收方面却并不能与推广力度相匹配。

广东省节能协会一位邱姓工作人员透露,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每年都会下发“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灯)推广”的文件给全国各地政府,要求推广节能灯,并规定任务量。

据广东省经信委官方网站的《2012年广东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实施方案》和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节能灯推广的通知显示:2012年计划在全国推广节能灯1.5亿支以上,其中广东省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为500万支,推广给居民用户补贴50%,大宗用户补贴30%,补贴力度很大。

但在这篇全文4699个字的方案,大部分都在讲推广,仅有162个字讲到了废旧灯管回收,表示要给予相关责任人一定优惠和奖励,建立回收点、回收站、回收集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将节能灯统一运回指定处理点委托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

与详细的推广条款相比,在对回收方面的规定上缺乏监督和实践的具体细节。

对企业而言,节能灯的销路一直都不错。多家大型节能灯生产企业均表示,目前的市场前景依然很好,销售都不成问题,自然也会不遗余力地生产。

相关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08年我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推广节能灯至今,我国早已成长为世界节能灯第一生产国,保守估计,每年国内的节能灯产量至少达到10多亿支,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产品在国内被消化了。

即使以最小的产量10亿支节能灯来计算,每年的内需也达到了3.3亿支。但如此庞大的使用量,带来一个问题这些节能灯在报废后,如何处理?

比起普通白炽灯,节能灯不仅照明和节电效果好,且使用寿命也长。在政策的支持下,节能灯正逐渐成为市民照明用具的首选。2008年国家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城乡居民购买使用中标企业节能灯由财政补贴50%,企事业单位等大宗用户购买补贴30%。也是从2008年开始,河北省启动“绿色高效照明工程”,以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灯,并在2011年,又宣布全省推广高效照明灯500万只的计划。

据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2年上半年提出扩大低汞节能灯推广规模,在完成当年推广计划1.5亿只节能灯的基础上,视情况再增加推广5000万只低汞节能灯。

而据了解,在回收问题上,除对中标单位的硬性规定外,均未发现对节能灯回收问题的其他硬性要求。

污染:随意丢弃易造成汞含量高

节能灯究竟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有多大的影响?

废弃节能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其内含的重金属汞。

据了解,废旧节能灯的毛管、灯头、镇流器、塑料件四大构成部分不同程度存在汞、铅、多溴联苯等有毒有害元素。有数据显示,一只节能灯所含的汞,渗入地下后会污染约180吨水及周围土壤。

上海照明学会理事长俞安琪认为,网上流传一支节能灯可污染180吨水的说法过于夸张。他介绍,能污染180吨的水只成立于节能灯生产使用“液态汞”的时代,当前绝大多数的生产企业都使用固态汞,只有极少数企业还用液态汞。固态汞在节能灯生产过程中和常温常压下基本不会溢出汞。

他说:“采用固态汞的节能灯在使用中,通过灯丝的加热和电场激发,缓慢地溢出汞形成气体放电,节能灯若打碎了,这部分溢出的汞就会跑出来污染环境。但是,现在每个节能灯总的用汞量仅为2mg左右,在节能灯打碎后也不会全部跑出来,跑出来污染环境的汞大约为1.5mg~1.8mg,将污染大约30吨左右的水。”这个数字比以前采用“液态汞”的节能灯造成的污染小很多。

“固态汞”只要不挥发溢出就不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当挥发溢出后被动、植物吸收,汞在动、植物中就会积累,形成比周围环境高十几倍到几十倍的浓度,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造成危害。自然界的煤中也有汞,火电厂烧煤过程汞挥发量的积累也不少。

污染小并不代表不污染。俞安琪说,目前的问题是,假如将很多节能灯都丢弃集中在一个地方必然会造成污染,人类活动往往集中在一定的区域,这便会造成局部地区汞的含量特别高。因此,俞安琪认为国家特别需要建立相应的“有偿”回收机制,将废弃的节能灯回收利用。

业界表示,随着工艺技术的提升,新型节能灯中的汞含量已经变得非常微小,但是早期生产的节能灯,却因为工艺技术比较落后,汞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也就意味着,目前已到了节能灯初期产品集中报废的阶段。

企业:节能灯统一回收难

据粗略计算,由于没有完整广泛的回收机制,5年来积压下来的节能灯最少有16.5亿支,但节能灯回收工作却步履蹒跚。

据悉,废旧节能灯灯管即使汞含量微小,其余的玻璃、混合粉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那么,如何解决节能灯回收问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设立回收点,然后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曾参与废旧电池回收的一位环保界人士表示,统一回收处理节能灯,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引导。“可以采用有偿回收的办法,鼓励、引导市民将废弃的灯管卖给各回收点,由政府对各节能灯回收点以及节能灯回收企业安全回收节能灯管的成本予以适当补贴。”

据了解到的,目前在国外,已有部分国家立法禁止将节能荧光灯泡直接放在常规垃圾袋中,同时在一年中规定特定的时间段来回收废旧的节能荧光灯泡,以方便居民。有的地区则是将节能荧光灯管内汞含量控制在5毫克左右,因为这个量恰好可以回收利用放在圆珠笔笔尖上。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节能灯推广的中标企业被要求必须有回收机制,但当拨通相关联系电话,要求就“节能灯回收”进行实地走访时,5家中标企业中的3家都拒绝接受采访。

为了寻找回收企业,曾想咨询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但该协会却无人回应。飞利浦照明、欧普照明和品上照明通过服务电话回应“节能灯回收的状况”,仅有欧普照明在上海的小区门口和公交车站设置了“600多个回收点”,其他企业均无节能灯回收服务。

即使对于那些已经开展废弃节能灯回收的企业,回收工作也是一个难题。

广东美的照明公司“2012节能灯推广”负责人李三龙无奈表示:“节能灯回收最大的困难就是老百姓意识淡薄。”为了回收节能灯,美的常常通过“以旧换新”以及赠送小礼品的方式刺激居民送来废旧灯管。

而欧普照明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进入社区宣传回收理念。除此之外,在社区内放置专门的节能灯回收点,统一建立整个回收机制体系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欧普发给本报的资料称,该公司经过实践发现自身单独将废旧节能灯回收箱放入社区“非常的难”,最终只得联合上海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达成此事。

困境:回收成本高 处理企业严重“吃不饱”

回收困难,必然影响到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现有处理企业:一些大型的节能灯处理企业,其回收处理能力却一直处于大规模闲置状态无节能灯管可以进行处理。

据了解,并不是没有厂家负责回收废旧节能灯,而是这部分具备回收条件的厂家只是众多节能灯生产者中的寥寥数家而已。石家庄智远雪莱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经理王建强表示,通常情况下,入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的中标单位,除享受推广补贴外,也承担着回收废旧节能灯的责任。

“节能灯自2008年推广以来,国家承诺质保期为两年。质保期内,节能灯都可以以旧换新,如果超过质保,中标企业则按规定免费回收。”王建强介绍,自2008年起,他所在的公司开始承担国家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在河北省的推广工作,几年时间共推广7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随着节能灯报废期的到来,废旧节能灯的回收量也开始上升,但回收率并不算高。“2010年左右,废旧灯管的回收率还不到10%,到这两年,基本能达到20%以上,相对于其他地区,回收率算高的。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这个比例还是太小。”

据介绍,回收率低,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节能灯的污染危害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在不完备的市场监管体制下,回收的高成本让不少生产企业望而却步。“本地中标企业基本上都不具备处理废旧节能灯的能力。收上来的废旧产品需要运送到南方部分厂家进行专业处理。”王建强说,企业向消费者回收废旧节能灯采用的是免费回收形式。但是如果要送到专业处理厂,则需要付费,一般一只灯管的处理费用在1~2元。“再加上长途运输费,运输前的包装整理费等,这些支出都需要回收企业自己承担,成本相当高。”

回收成本高,处理成本也不低。据了解,节能灯的回收处理线每条造价约为1000万元,大一些的照明企业一般需要两三条处理线,由于回收处理旧节能灯的成本很高,因此一般生产企业都不回收处理。现在国内的节能灯厂家中仅有3家设有回收处理装置。

“也是这些原因致使现在除‘绿色照明’工程中标单位外,剩余三四千家未中标的节能灯企业,多数不会设置回收废旧节能灯业务。”王建强说。

厦门通士达是国内灯管回收处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其事务主办专员陈蕃武表示,通士达自2008年从瑞典引进了MRT废旧灯管回收处理系统,该系统至今仍在国内废旧灯管回收领域高居前沿。系统经过破碎、筛分等前处理工序,经分流器将汞和玻璃、荧光粉等其他废物分离回收。当时,通士达公司总共买了两套回收系统,价值2600万元,其初衷是“吃掉”整个福建的废旧灯管,但事实未能尽如人意。

陈蕃武介绍,通士达每生产100支灯管,约报废5支,1年下来,大约有220吨的淘汰灯管,MRT设备引进后主要“消化”本公司的报废品。在年处理能力可达3600吨的两套MRT系统面前,220吨的数量只是“小儿科”。

“开一套系统,上午和下午各开一个小时,就足够处理掉公司内部产生的淘汰灯管。”陈藩武说。

为了充分利用MRT的剩余产能,通士达公司动了一番脑筋。

去年8月份,通士达公司拿到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开始“吃单”,从那时开始,通士达陆续和其他灯具生产企业签订合同,负责处理它们生产过程中被“剩”下来的灯管,包括节能灯,但因为企业多积攒一年的淘汰品才会送过来回收,故通士达的MRT目前还处于不完全运转状态。

企业的淘汰品可集中处理,那么居民产生的废旧灯管该怎么办?

陈蕃武称,民用节能灯管废旧品过于分散,回收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大规模处理废旧品又会带来巨额的设备运转成本,在这个层面,只有政府才能牵头,企业做不到。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严格把关节能灯的回收,如近期,武汉市出台了专门条例,对废旧节能灯回收处理作出了规定。

根据这一条例,武汉市将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节能灯管处理企业在商场、超市等设置废旧电池、节能灯管回收网点,通过以旧换新等方式对废旧电池、节能灯管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并要求当地循环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建立节能灯管统计核查制度,对其回收和综合利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若单单是靠企业做回收的话,根本无法带动节能灯的回收市场,只有国家带头,在回收政策及节能灯标准的严格要求,才能带动整个市场的运作,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下降,今后照明市场会向更环保、更节能的方向发展。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