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市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中国7省市碳交易试点工作的进展怎么样?在欧盟碳交易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低的情况下,中国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发展碳交易市场?
近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就聚焦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认为,虽然欧盟碳交易市场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他对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前景仍非常看好。他认为中国碳交易的规模仍偏小,只有有规模的碳市场,才能够起到它该起到的作用。
焦点一:碳交易能否减排?
答:作用很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欧盟碳交易机制并没有起到减缓气候变化作用,仅仅让温室气体可供交易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投机市场。
梅德文认为,欧盟的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还是比较成功的,毕竟碳市场是一种自动创新,自动变革,难免在发展初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欧盟初期发放配额过多,本身又遇到债务危机,经济放缓。在多种背景之下,欧盟碳市场遇到一些问题,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梅德文说。
另外,对于有指碳交易市场沦为投机市场的说法,梅德文表示这个观点值得商量。“碳交易市场最重要的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可以做到总量减排,第二个能够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减排。第三个能够为二氧化碳排放做一个科学的定价。累计欧盟这样碳排放的数据,还是做到了二氧化碳排放减排的作用。”
梅德文认为碳市场本质是一种激励机制,这是碳市场最大的功能。因为它本质是化石能源交易碳市场,可以说是化石能源使用权的交易市场,或者说是一个可再生能源的激励市场,是一个化石能源使用的约束市场。那么只有这一个市场存在,才能够倒逼促进能源改革,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特别是碳创新,激励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它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焦点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有没有前景?
答:前景看好
梅德文认为,“中国的碳排放市场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中国GDP 47亿人民币左右,但是能源消耗却相当于34.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能耗20%,与能源相关碳排放占全世界25%。10%的GDP消耗了20%的能耗,排放了25%的二氧化碳,节能减排的压力显然非常大。所以必须要降。“这就必须有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减排机制、市场机制,碳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市场机制。开展碳排放量交易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潜力。”
梅德文说:“中国如果不通过碳交易市场这样的市场机制金融市场促进节能减排的话,我们根本很难形成李克强总理说的这种改革红利,很难做到李克强总理说的,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焦点三:我国碳交易有何中国特色?
答:摸着石头过河 先强制后自愿
我国碳交易模式与欧盟有什么不同?据梅德文介绍,我国与欧盟的碳交易体系主要有三大区别。我国和欧盟的区别很大,发展阶段不同,体制不同,发展设计是区域和全国,还有就是产品不同。欧盟是在排放达到波峰之后,在工业化达到基本完成之后,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开展碳排放交易,而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梅德文说:“欧盟是个市场经济为主的区域,而中国还是个转轨国家。所谓转轨的重大经营体系、财税体系、社会财富分配体系、市场化环境都还在完善之中。另外,欧盟一开始就是全区域性的,欧盟20多个国家,不统一的强制减排。而中国跟美国更像,比如美国东部9个州、10个州做减排计划,美国是区域的,中国也是区域的,但欧盟是统一性的市场。”
“在交易的产品上也存在区别。欧盟一开始就是七县一体化,而中国都是先试点推广,摸着石头过河,先区域后全国,先强制后自愿。而且目前交易产品更多是现货,还不是期货,至于什么时候推出期货,还需要很多的挑战。”梅德文补充说。
焦点四:我国碳交易进展如何?
答:年底前大部分试点城市都将开展碳交易
2012年初,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市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中国7省市碳交易试点工作的进展怎么样?
据梅德文介绍,目前这7省市开放碳排放试点都在健康发展之中。各省市参与碳交易试点的企业数量也有所不同,其中北京是435家,上海197家,湖北153家,天津130家,深圳635家。
梅德文说,目前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相比之下试点进度更快。“比如深圳已经在6月18日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而且当天已经有交易了,价格也不是特别低,在28元到32元人民币之间。北京也早在去年的3月28日就宣布开始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准备工作。上海包括第三方前期准备工作、企业分配的前期工作,还有交易系统、交易平台、交易规则的制定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制定之中。”
梅德文表示,天津、湖北、广东、重庆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总的来说,不会超过2013年年底,至少大部分试点城市都会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焦点五:碳交易有无风险?
答:交易有风险 “炒碳”需谨慎
我们国家首个交易平台是深圳首个碳交易平台6月18日已经在深圳启动,有观点称排放权交易起动后,国人即可像炒股一样开户炒“碳”,在股市阴雨连绵之际,即将出炉的碳交易市场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不过,有观点认为,个人参与“炒碳”并非没有风险。
对此,梅德文认为,从欧盟发展历史来看,碳排放交易还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也是一个大起大落的行业。“从最高30欧元跌到现在不到1欧元,如果在这样一个大起大落的市场里边炒碳确实有风险,所以我们建议还是找专业机构,找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机构来参与市场。”梅德文说。
焦点六:中国碳交易发展有何问题?
答:规模偏小
梅德文认为,目前七省市碳交易的规模也仅仅是全国四分之一,还是偏小,只有有规模的碳市场,才能够起到它该起到的作用,就是总量减排,低成本、高效率减排,这是第一个规模。
另外,梅德文建议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应该来认真研究中国的碳金融体系的政策设计。在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初期以及未来统一碳市场,中国如何推出自己的碳产品,包括碳排放贷款,包括碳排放权的债券。
最后,梅德文呼吁中国应该尽快推出自己的碳基金。他认为“如果没有碳基金的话,碳市场有效性、稳定性都没有保证,必须有碳基金。还有就是一系列其他的产业,比如说信托等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