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翠湖湿地”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城市湿地之一,这里使用“集成水路污水处理技术”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治理,其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
该项技术的发明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许靖华。许靖华1927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质系。他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国际海洋学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理事、欧洲地球物理协会首任会长,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地中海国家科学院院士。
许靖华针对目前中国河湖污染情况发明的“集成水路污水处理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水处理技术。区别于其他的污水处理思路,许靖华当时的想法是:有没有可能以废治废?如果让二氧化碳与污水结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把二氧化碳融入水中并促其酸化,可以降低水的PH值,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不适宜弱酸环境的蓝藻、绿藻等污染藻类的生长,促进适宜弱酸环境的硅藻生长。硅藻在生长过程中既能够净化污水,又是鱼虾的饵料,有利于发展生态渔业产业链。当然,光这样水质还不够好,应该再加一道水转换器装置,加快污水过滤流速,在高水力负荷下过滤、吸附掉水中剩余的少量污染物。最终,水重新成为好水,而二氧化碳也被藻类和鱼类“固化”了。
许靖华认为,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废气的综合治理。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废物、废气循环利用。当前被指定为全球气候变化“罪魁祸首”的二氧化碳,完全可以用来处理污水,做生物燃料的“生产原料”。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