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系统的设计
当采用氨水做还原剂系统时,应当装设氨水溶液稀释系统,氨水溶液应当与稀释水混合稀释后才允许喷射入锅炉内。稀释用水的来源可为去离子水、去矿物质水、反渗透水或者冷凝水,本次方案要求除盐水。
5.3 氨水溶液输送供给系统
氨水溶液输送泵应采用离心泵。输送泵设有备用,对于每套输送供给系统,输送泵采用120%方案考虑。
5.4计量分配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每台锅炉配置一套计量分配系统,布置在锅炉平台上,以焊接或螺栓的形式固定。
5.5 还原剂喷射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还原剂喷射系统的设计应能适应锅炉最低稳燃负荷工况和 BMCR 之间的任何负荷持续安全运行,并能适应锅炉的负荷变化和锅炉启停次数的要求。并应尽量考虑利用现有锅炉平台进行安装和维修。
氨水喷射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炉膛截面、高度等几何尺寸进行氨水喷射系统的设计,使进入炉膛的氨水液能与烟气达到充分均匀混合。喷射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处于炉膛高温、高灰的区域,所选材料应为耐磨、抗高温及防腐特性。喷射系统应避免堵塞,具有清扫功能。
5.6 脱硝工艺设计
(1)SNCR 脱硝系统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氮氧化物脱除效率。
(2)SNCR 脱硝系统氨逃逸率应控制在10ppm。
(3)SNCR 脱硝系统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应小于0.5%。
(4)SNCR 脱硝系统应能在锅炉最低稳燃负荷工况和BMCR 工况之间的任何负荷持续安全运行。
(5)SNCR 脱硝系统负荷响应能力应满足锅炉负荷变化率要求。
(6)SNCR 脱硝系统不对锅炉运行产生干扰,也不增加烟气阻力。
(7) SNCR 脱硝系统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安全可靠、连续有效运行的要求,服务年限应在30年以上,整个寿命期内系统可用率应不小于98%。
5.7 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1) 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喷射器的设计与布置应保证雾化良好,避免溶液滴溜或直接喷射到锅炉受热面上,造成严重的腐蚀。
(2)脱硝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二次污染的控制措施,废气、废水、噪声及其它污染物的防治与排放,应执行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
(3)脱硝系统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GBJ87 和GB50040 的规定,各厂界噪声应达到GB12348 的要求。
(4) 在距离脱硝装置系统1m 处的噪音不大于85dB(A)。
5.8 电气系统
5.8.1 供电系统
(1)脱硝系统低压厂用电电压等级应与厂内主体工程一致。
(2) 脱硝系统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厂内主体工程一致
(3) 脱硝电气系统宜在脱硝控制室控制,并纳入分散控制系统。
(4)脱硝电气系统控制水平应与工艺专业协调一致,宜纳入控制系统控制,也可采用强电控制。
5.8.2 热工自动化系统
(1)脱硝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
(2)控制子系统包括:还原剂流量控制系统、喷射控制系统、冷却水控制系统、空气和空气净化控制系统、温度监测系统等。
(3) 热控系统应能在无就地人员配合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控制实现还原剂的输送、计量、喷枪系统等启停及调节和事故处理。
(4)热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MIS)进行通讯时,应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
1、 脱硝方法及工艺流程 后石电厂600 MW 机组脱硝采用炉内脱硝和烟气脱硝相结合的方法。炉内脱硝的方式采用PM型低NOX 燃烧器加分级燃烧(三菱MACT 炉内低NOX 燃烧系统) 脱硝法,脱硝效率可达65 %以上,排放NOX 浓度在180 ppm 左右。烟气脱硝方式采用日立公司的选择性触媒还原烟气脱硝系统(SCR法) 。这套脱硝系统主要用来将锅炉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的氮气和水,化学反应式如下:
4NO + 4NH3 + O2 —4N2 + 6H2O 6NO2 + 8NH3 —7N2 + 12H2O NO + NO2 + 2NH3 —2N2 + 3H2O 液氨从液氨槽车由卸料压缩机送入液氨储槽,再经过蒸发槽蒸发为氨气后通过氨缓冲槽和输送管道进入锅炉区,通过与空气均匀混合后由分布导阀进入SCR 反应器内部反应,SCR 反应器设置于空气预热器前,氨气在SCR 反应器的上方,通过一种特殊的喷雾装置和烟气均匀分布混合,混合后烟气通过反应器内触媒层进行还原反应过程。脱硝后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热回收后进入静电除尘器。每套锅炉配有一套SCR 反应器,每两台锅炉公用一套液氨储存和供应系统。该系统工艺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