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蓝深WQ25-14-2.2潜污泵 2寸口径工作范围
蓝深泵业的潜污泵的设计、制造、供货、工厂试验、安装、现场检验和调试的技术要求。
A排水泵(用于调蓄池排水)
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及供货范围(不限于此):
· 装配完整的潜污泵(包括泵壳、叶轮、机械密封、泵轴等)。
· 可调节衬套及耐磨环
· 潜水电机(自带电机冷却夹套)
· 基座、鸭脚弯头及耦合装置
· 提升装置(导杆、支架、链等),一次性提升装置(承重5吨)
· 每台泵需提供不小于30m水下电缆(以实际需求为准,至少预留2m以上的富余量)及保护套、接头、紧固件、电缆接线箱
·潜污泵保护元件包括湿度保护,电机温度保护,轴承温度保护,机械密封泄漏保护,以及专用继电器等;
·就地控制柜接线盒等(具体要求详电气、自控相关章节)
· 所有连接附件、地脚螺栓
B.潜水排污泵(用于调蓄池集水坑放空)
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及供货范围(不限于此):
· 装配完整的潜污泵(包括泵壳、叶轮、机械密封、泵轴等)
· 潜水电机
· 每台泵需提供不小于30m水下电缆(以实际需求为准,至少预留2m以上的富余量)及保护套、接头、紧固件、电缆接线箱
·潜污泵保护元件包括湿度保护,电机温度保护,轴承温度保护,机械密封泄漏保护,以及专用继电器等;
·就地控制柜接线盒等(具体要求详电气、自控相关章节)
设备名称
|
排水泵
|
潜水排污泵
|
安装地点
|
调蓄池
|
调蓄池
|
介质
|
初期雨水或合流制污水
|
初期雨水或合流制污水
|
pH
|
6~9
|
6~9
|
介质温度(℃)
|
0-40
|
0-40
|
介质中SS浓度(mg/L)
|
~250
|
~250
|
输送污水密度(kg/m3)
|
1000
|
1000
|
工作制(h/day)
|
间歇式
|
间歇式
|
南京蓝深集团污水泵的一般技术要求
潜水离心泵—应能沿不少于两根的平行导杆上下移动,自动与预置于坑底部的耦合装置相连接且定位准确。提升时,耦合自动脱落。
每台泵应能在全浸没的条件下连续运行、间歇运行和长期停止状态后恢复运行。
泵应能承受因回流水引起的反转,而不致对水泵造成任何危害。
水泵装置在设计的工作范围内,应无震动,无汽蚀发生,运行平稳。泵的转子部件应作动、静平衡试验。
泵和电机的全部质量由泵的底座承担,泵和电机的任何部分不能直接与泵坑底板接触或放在泵坑底板的支座上。
B. 潜水泵的构造
a. 泵壳
泵壳要有足够的厚度承受所有的负荷,包括静水压试验压力以及连续工作压力。
b. 叶轮
叶轮和泵轴之间采用键连接固定在轴的端部,并加以密封,叶轮和轴必须采用锁定装置以防叶轮和轴无论是正转还是偶尔发生反转都不会发生松动。
叶轮应作动平衡和静平衡试验。
c. 泵轴
泵和电机的轴应是连续无间断的轴,泵轴须是电机轴的延伸。
d. 轴承
支撑轴承应为滚动轴承,泵轴应在油脂润滑的上下轴承上转动,上轴承主要用于承担径向力。下轴承承担径向力及轴向力。轴承寿命较低为100,000小时。
上下轴承应各设置一个独立的温度传感器,如果温度过高,传感器应实施报警并停机。
e. 机械密封
采用两个上下双重独立的高质量机械密封系统,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而不会带来不良后果。机械密封的动环和静环均采用碳化钨,介质酸碱度范围PH6-10。机械密封应该是免维护的,润滑与被输送液体相隔开,应能抵抗热冲击,制造厂应保证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不低于25,000小时。
f. 耐磨环
污水泵在蜗壳和叶轮间应有效密封,必须安装耐磨环,耐磨环是由安装在蜗壳进口处的静止环和安装在叶轮口上的旋转环组成。必须将耐磨环可靠地固定在叶轮和泵壳上,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或逆向运转时都不会发生松动。耐磨环紧固方式应考虑到拆卸方便。
g. 电机
电机为感应式鼠笼电机,绝缘等级为H级。
电机应采用专为潜水泵设计并能连续泵送温度较高为40℃的介质。为监视每相绕组上的温度,在定子绕组线圈中应装有热敏开关,热敏开关应与外部电机过载保护相连接并接到控制柜。
电机厂和水泵厂应为合作配套厂商。组合服务因子(电压、频率、重力因素)应达到较小值为1.15,电机电压的误差应为10%,电机设计在最高50℃环境下工作,并且定子绕组的平均温升不超过80℃,应提供一份能显示转矩,电流,功率因素,输入输出功率和效率的性能表。该性能表还应包括启动和零负荷特性的数据。
供货商需提供电机的每个保护传感器的信号规格,保证信号能传送到MCC。
电机的定子绕组需安装超温传感器。
安装防渗漏传感器防止液体进入定子绕组。
水检测装置应安装在电机的电缆接线室内。
h. 监控系统
大型离心泵需配置以下监控:
(1)热敏开关;(2)轴承温度传感器;(3)泄漏传感器;(4)记忆储存器;(5)振动传感器;(6)基本控制单元;(7)可视触摸控制屏。
i.电缆进线密封
电缆进线密封设计应能消除一定的扭矩以形成一个防水的潜水密封。
电缆接头部分,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温差引起的电缆内外空气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