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深污泥泵WQ20-40-7.5 WQ45-30-7.5
材质:铸铁
使用电压:380V
配防水密封电缆10米
配套自动耦合、导杆与吊链安装
蓝深污污泵WQ20-40-7.5 WQ45-30-技术规格
(1)潜水排污泵设计的水力模型效率高,具有通过一定直径的大颗粒、长纤维的能力,从而使水泵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安全可靠运行。
(2)潜水排污泵需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配国标全铜线圈电机。
(3)潜水排污泵具有多种保护功能:机组接线腔内漏水报警装置,用于检测接线腔的密封状况,定子绕组内设有过热保护装置,定子绕组防凝露装置,推力轴承温度测温传感器,水泵油室内设有机械密封泄漏报警装置。
(4)潜污泵、原水提升泵、污泥输送泵均采用自动耦合系统进行安装。
(5)泵体及叶片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
蓝深WQ20-40-7.5 WQ45-30-7.5潜水排污泵的叶轮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叶片式(开式、闭式)、旋流式、流道式、(包括单流道和双流道)螺旋离心式四类。
1、叶片式(开式、闭式)叶轮:
开式半开式叶轮制造方便,当叶轮内造成堵塞时,可以很容易的清理及维修,但在长期运行中,在颗粒的磨蚀下会使叶片与压水室内侧壁的间隙加大,从而使效率降低。并且间隙的加大会破坏叶片上的压差分布。不仅产生大量的旋涡损失,而且会使泵的轴向力加大,同时,由于间隙加大,流道中液体的流态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泵产生振动,该种型式叶轮不易于输送含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从性能上讲,该型式叶轮效率低,较高效率约相当于普通闭式叶轮的92%左右,扬程曲线比较平坦。
闭式叶轮,该型式的叶轮正常效率较高。且在长期运行中情况比较稳定,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轴向力较小,且可以在前后盖板上设置副叶片。前盖板上的副叶片可以减少叶轮进口的旋涡损失和颗粒对密封环的磨损。后盖板上的副叶片不仅起平衡轴向力的作用,而且可以防止悬浮性颗粒进入机械密封腔对机械密封起保护作用。但该型式叶轮的无堵性差,易于缠绕,不宜于抽送含大颗粒(长纤维)等末经处理的污水介质。
2、旋流式叶轮:
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由于叶轮部分或全部缩离压水室流道。所以无堵塞性能好,过颗粒能力和长纤维的通过能力较强。颗粒在压水室内流动靠叶轮旋转产生的涡流的推动下运动,悬浮性颗粒本身不产生能量,只是在流道内和液体交换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悬浮性颗粒或长纤维不与叶片接触,叶片多磨损的情况较轻,不存在间隙因磨蚀而加大的情况,在长期运行中不会造成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适合于抽送含有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从性能上讲,该叶轮效率较低,仅相当于普通闭式叶轮的70%左右,扬程曲线比较平坦。
3、流道式叶轮:
该型叶轮属于无叶片的叶轮,叶轮流道是一个从进口到出口的一个弯曲的流道。所以适宜于抽送含有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抗堵性好。从性能上讲,该型式叶轮效率高和普通闭式叶轮相差不大,但用该型式叶轮泵扬程曲线较为陡降。功率曲线比较平稳,不易产生超功率的问题,但该型叶轮的汽蚀性能不如普通闭式叶轮,尤其适宜用在有压进口的泵上。
4、螺旋离心式叶轮:
该型叶轮的叶片为扭曲的螺旋叶片,在锥形轮毂体上从吸入口沿轴向延伸。该型叶轮的泵兼具有容积泵和离心泵的作用,悬浮性颗粒在叶片中流过时,不撞击泵内任何部位,故无损性好。对输送物的破坏性小。由于螺旋的推进作用,悬浮颗粒的通过性强,所以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适宜于抽送含有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以及高浓度的介质。在对输送介质的破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下具有明显的特点。
安装前的技术准备
(1)泵组正式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a、设计文件,包括水泵安装平面布置图、水泵基础图及相关专业的施工图等;
b、产品技术文件,包括水泵出厂合格证书、质量证明文件和质量检查记录、水泵试验报告、水泵总装配图、主要零部件图、易损件图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
c、应执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2)安装前应编制安装技术文件。
3、施工现场条件、基础验收与处理
(1)泵组安装前,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a、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基础具备安装条件,与泵组相关的地下工程已完成,场地平整,道路畅通;
b、吊装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c、零部件、工具等的储存设施等可以使用。
(2)基础移交时,土建单位应提供基础质量合格证文件及测量记录。基础上应明显标尺标高基准线、中心线,参照物坐标点和标高基准点。重要泵组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
(3)对基础进行外观检查,混凝土基础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漏筋等缺陷。
(4)按照基础设计文件和泵组产品技术文件,对泵基础尺寸及位置进行复测检查,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5)基础应做如下处理:
a、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宜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3~5个点为宜,表面不应有油污或疏松层;
b、放置垫铁或支持调整螺钉用的支撑板处(至周边约5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c、地脚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
(6)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表面的灌浆料应清理干净,并对螺纹进行妥善保护。
4、泵组安装前的检查
(1)核对即将安装的泵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泵位所需,以免返工。
(2)检查泵在运输、储存期间有无损伤,零部件是否缺损;检查有无异物进入泵中,卸下盲法兰并清洁管路。
(3)在按水泵使用说明书进行了处理后,用手盘动泵轴,转动几次检查转子的运转情况。如果盘车不灵活或有异常声音是,应解体检查。
(4)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要解体检查时,除进行各零部件的外观检查外,应重点检查以下部位:
a、密封环(口环)间隙;
b、密封环和轴套外圆径向跳动;
c、轴承及轴承室;
d、轴封检查:机械密封形式和型号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机封的冲洗、过滤和冷却管线安装是否正确,如果是填料密封,填料应单独包装,在现场进行装填。
e、检查冷却水管路是否堵塞,应清洗干净,保持畅通。
水泵安装要求
1、水泵安装找正技术要求
(1)水泵安装施工,应按GB50231、GB50275或SH/T3541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当产品技术文件另有要求时,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安装和验收。
(2)水泵就位找正找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a、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
b、标高允许偏差为±5mm,与其它设备相连接的,其标高允许偏差为±2mm;
c、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为0.05mm/m,横向为0.10mm/m。
(3)安装基准测量点应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a、整体安装的泵,应以进口法兰面或其他水平加工基准面为基准;
b、解体安装的泵,以泵体加工面为基准;
c、立式泵,以联轴器或电机座为基准;
d、往复泵,以机身滑道、轴承座、轴外露部分或其他加工面为基准。
(4)水泵初找正合格后,宜在24小时内进行地脚螺栓孔的灌浆;灌浆时,地脚螺栓垂直度应不大于0.15/1000mm;灌浆料应必泵组基础混凝土标号高一等奖,且应连续进行。
(5)地脚螺栓预留孔内的灌浆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地脚螺栓的筋骨。
(6)泵组找正找平合格后,紧固地脚螺栓,拧紧力矩和螺栓轴向拉应力符合标准或规定要求。
(7)泵组用垫铁找平找正,应符合以下要求:
a、垫铁应靠近地脚螺栓的两侧,如果地脚螺栓间的中心距超过1m时,应在地脚螺栓间增设垫铁,垫铁总高度一般应控制在20~40mm;
b、用小锤敲击检查垫铁组的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
c、用0.05mm的塞尺检查垫铁间、垫铁与底座间的间隙,同一间隙面从两侧塞入的长度之和应不超过垫铁长(宽)度的1/3;
d、合格后及时进行垫铁组层间的定位焊。
(8)轴对中应在地脚螺栓紧固后进行。虽然在出厂前厂家已完成了其组装及校准,但由于运输及安装过程的影响,联轴器应重新校正。通常用千分表检测联轴器的端跳及径跳量。对中偏差应符合:
a、凸缘联轴器装配时,两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接触,两轴的对中偏差径向位移应小于0.03mm,轴向倾斜应小于0.05/1000,或按泵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b、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装配时,两轴的对中偏差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泵产品技术文件或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c、叠片挠性联轴器装配时,对中偏差应符合泵产品技术文件或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9)驱动机与泵采用皮带传动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泵产品技术文件或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10)弹性支座的泵组安装应符合泵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11)对于高温泵或原动机为汽轮机泵组,应考虑工作时的热膨胀因素,在冷态安装时,应将高温运行设备一侧的标高按泵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予以调整或进行热态找正,即水泵在操作温度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机组振动过大,可在停泵后切断电源,脱开联轴器螺栓重新进行对中找正。对低温泵或其他工作时的温度与安装时的温度差异较大的泵,如果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机组振动变大,也应对找正值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