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准的水表(如超声波、电磁水表)在节能方面的作用极其显著且是多层次的,它不仅是“节水”的关键工具,更是整个供水系统“综合节能”的基石。其节能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节水:减少“无费水”损失(核心作用)
精准捕捉微小漏损:高精度水表(特别是低始动流量、宽量程比)能精确计量极小的水流(如管道接口渗漏、马桶水箱滴水、内漏阀门等)。这些渗漏在传统机械水表上可能完全不计量或计量严重偏低,长期累积就是巨大的水资源浪费。
减少“产销差”:供水企业供水量与用户缴费水量之间的差额(产销差)是衡量效率的关键指标,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物理漏损和计量误差。精准水表:
降低物理漏损发现门槛:通过实时/高频数据监控,能快速发现异常小流量(持续非零最小流量),提示可能的漏点。
消除计量误差损失:高精度计量确保用户实际消耗的水量都被准确记录和收费,避免了因水表不准(特别是小流量不计量)导致的“水费收不上来”的损失。
节能效果:节省的每一吨水,都意味着节省了抽取、处理、输送这些水所消耗的大量电能(水泵是水厂和管网中的主要耗电设备)。尤其对于需要长距离输水或高扬程供水的地区,节水带来的节能效益更为巨大。
2. 优化管网运行,降低输配能耗
精准数据支撑水力模型:大量高精度水表提供的实时用水量数据,是构建和校准城市/区域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基础。
优化水泵调度:基于更准确的用水量预测(尤其是高峰和低谷),可以更智能地调度水厂水泵的启停和转速,使其尽可能在高效区间运行,避免“大马拉小车”或频繁启停造成的能源浪费。
优化管网压力管理:
精准水表帮助识别低压区和高压区。
通过在高压区安装减压阀或采用分区加压,降低整个管网的平均压力。
管道漏损量与压力密切相关(漏损量 ≈ 常数 × 压力^1.5)。降低管网压力能显著减少背景漏损。
水泵的能耗与扬程(压力)和流量直接相关。降低所需压力,意味着水泵能耗的显著下降。
3. 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漏损”
快速定位漏损与偷盗水:智能精准水表(带远传)能实时监测用水模式。突然的持续大流量或异常小流量(可能预示偷水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和定位,缩短修复时间,减少损失。
减少人工抄表成本:远程抄表节省了大量人工、车辆燃油等能源消耗和管理成本(间接节能)。
4. 促进用户行为节能(间接但重要)
漏水告警:智能水表系统可向用户推送家中异常用水(如持续小流量可能预示漏水)的报警信息,促使用户及时维修,减少用户侧的水资源浪费和潜在的水费损失。
用水可视化:用户通过APP或平台查看自己详细的(甚至是小时级的)用水数据,能更直观地了解用水习惯,发现浪费(如忘记关水龙头、漏水),从而主动调整行为,节约用水。节约的用户用水,同样减少了供水系统的处理与输送负荷。
量化节能效果(举例说明)
减少漏损:假设一个10万人口的城市,年供水量1000万吨,原产销差率30%(即损失300万吨水)。通过精准计量+基于数据的漏控管理,将产销差降至15%,则年节水150万吨。生产输送1吨水平均耗电约0.5-1度(因地而异),则仅减少漏损一项,年节电75万-150万度。
降低管网压力:通过压力优化,将某区域平均压力从4 bar降至3 bar。根据漏损与压力的关系,漏损量可减少约30%以上。同时,水泵能耗也会相应降低。综合效益显著。
优化泵站运行:基于精准需求预测优化调度,可使水泵效率提升5%-15%,对于大型泵站,年节电量可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度。
精准水表是“水-能纽带”的关键节点:
计量更精准的水表在节能方面的作用远不止于“计量准确”本身。它是:
1. 发现水资源浪费的“眼睛”:精确捕捉每一滴水的去向,暴露隐形漏损。
2. 优化供水系统运行的“大脑”数据源:为智能调度、压力管理、漏损控制提供核心数据支撑,从源头上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3. 连接用户与供水企业的“桥梁”:促进用户参与节水,共同减少能源消耗。
因此,投资更精准、智能的水表,是供水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减少水损失、降低电费、节省运维成本)、提升服务水平、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其带来的综合节能效益(水+电)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且可持续的。它不仅仅是计量工具的升级,更是供水系统迈向智慧化、节能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