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鸿飞达自动化科技公司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是构成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装置,通常由信号输入/出模块、微处理器、有线/无线通讯设备、电源及外壳等组成,由微处理器控制,并支持网络系统。它通过自身的软件(或智能软件)系统,可理想地实现企业中央监控与调度系统对生产现场一次仪表的遥测、遥控、遥信和遥调等功能。RTU是一种耐用的现场智能处理器,它支持SCADA控制中心与现场器件间的通讯。它是一个独立的数据获取与控制单元。它的作用是在远端控制控制现场设备,获得设备数据,并将数据传给SCADA系统的调度中心。RTU的发展历程是与“三遥”工程技术相联系地。所谓“三遥”工程技术是指遥测、遥控、遥调技术,是研究远处人们不易到达的地点,对物理变化过程、生产过程进行检测(遥测)、调节(遥调)、控制(遥控)的一门学科。“三遥”系统工程是多学科、多专业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机械、无线电、自动控制等技术,还涉及传感器技术、仪器仪表技术、非电量测量技术、软件工程、条码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因此,完全可以断言,RTU的发展将必然会随着“三遥”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目前一些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随之出现的“用工荒”为数控机床提供了又一具有潜力的应用领域--智能制造。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向智能制造转型以减轻人力短缺的影响,企业需要能够720小时连续不断高质量运转的机床设备,这就使得机床设备的可靠性变得尤其重要。
虽然中国工业细分种类繁多,向智能制造转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但是中国数控机床的市场却相对不够成熟。中国企业使用的都是进口系统,而在这些进口系统中,德国的西门子和日本的FANUC系统占据了80%的世界市场份额。这两个品牌各自具有代表性:西门子840D属于欧美用户比较偏好的开放的、彼此协作的系统,而日本的FANUC,以及三菱、森精等品牌也占据着数控机场的主流市场。而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若不能与当地技术服务供应商合作,就必须完全依靠进口工具,而这些进口工具还附带要求企业高度专业的,还有可能非常昂贵的保养工作。
中国市场对于数控机床的巨大需求衍生出了对应技术服务的巨大需求,但是现有市场仍不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