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市场行情 » 正文

中国可再生能源影响力有多大 有多大的发挥余地?

发布时间:2010年8月5日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

  随着太阳能、风能产业从利基产业迈入全球大型产业,世界各国的公司若能成为个中翘楚,将获得巨大的回报。许多美国、欧洲、亚洲竞争者纷纷扩充产能、向国外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改进产品,竞赛已然展开。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中国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能有多大的发挥余地?回顾过去,中国的竞争力始终处于服装、钢材、低端机械、计算机、手机组装等发展较为缓慢的产业,鲜有例外。进入成熟产业较晚的中国公司主要通过低成本占据市场份额。


  然而,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是两大新型高速发展的领域,且兼具技术和成本要求,堪称中国公司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先说太阳能。2009年,全球太阳能板市场产量为64亿瓦特,为2003年以来的五倍。未来,随着发电成本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成本逐渐靠近,太阳能电板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


  中国公司占全球太阳能电板产能的1/4,并通过粗放型生产压低产品价格,迅速占据市场份额,尤其是欧洲市场。但是,太阳能产业发展速度快,随时都有新技术横空出世,赢家不在少数。加上这个领域的多变性,很难预测谁会是最终的大赢家——如果说真有赢家的话。


  看看过去中国公司的详细情况。以尚德公司(Suntech)为首,中国公司主宰了硅片这一最原始的太阳能技术。2009年,中国公司将欧洲太阳能板的价格压低了35%-50%,令人惊奇。


  2009年太阳能板降价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在于关键原材料多晶硅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其次,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板大型工厂在亚洲投产;第三,全球经济衰退,其他计划中的太阳能站项目搁浅。


  因此,尚德、英利、晶澳等数十家中国公司成为国际太阳能电板领域的领头羊。在高成本早期技术领袖(如Q-Cell公司)于欧洲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失利的同时,尚德依然保持盈利。而许多中国小型制造商几近颗粒无收。


  但是,采用高级太阳能技术的制造商也在迈向成功。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公司是碲化镉薄膜半导体制作工艺的国际领袖,如今产能约达10亿瓦特。虽然原材料成本高于传统太阳能电板使用的便宜硅,但碲化镉薄膜的制造成本低,且属于沉积型工艺。


  在风能和太阳能产业里,中国制造商正与西方制造商抗衡。


  第一太阳能是典型的现代西方国际竞争公司——研发和试点生产均在美国,大规模生产则在亚洲(第一太阳能选择了马来西亚,后者正成为大型太阳能电板生产中心)。即使经历了2009年的价格剧变,第一太阳能依然保持盈利,并气势汹涌地挺进了中国市场,甚至在内蒙沙漠地带承包供应太阳能电池板、帮助建造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发电量20亿瓦特)。它亦将在中国设立一家薄膜工厂。


  除了碲化镉,还有一项更新的薄膜技术,即铜铟镓硒(简称为CIGS)。作为这种技术的领导者,加州纳米太阳能公司(Nanosolar)正以低廉的价格向第一太阳能和中国的硅片板制造商发出挑战。


  作为资金投入最多的私人太阳能制造商,纳米太阳能采用的印刷工艺速度快、价格低,他们在加州和德国设有高度自动化工厂,最近刚刚出货大批产品。


  除了第一太阳能和纳米太阳能,还有很多具有未来色彩的技术处于研究之中。


  以上一切对尚德等中国硅片公司有什么影响?答案取决于能够为研发提供资金、跟进技术进展的公司数量。局面是复杂的:虽然中国不断增设太阳能硅片电板公司,使其低价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排挤西方硅片竞争商,但拥有足够盈余、能够为下一场竞争研发注入资金的中国公司却是少之又少,不过地方政府的风险资金往往能够填补这一缺口。


  同时,虽然西方将研究结果过渡为大规模可靠化生产的新兴企业数量不及中国,但他们坐拥充足的政府资金和风投资金。许多高科技领域范式是每一代新技术都会产生一位新领导者,而太阳能业仅有的历史尚未颠覆这一规律。但是,在太阳能领域,任何时候都可能风靡多种技术,原因一是存在许多权衡取舍,如成本低廉的原材料对应着更为昂贵的制造过程;二是未来将产生更多的太阳能捕获应用,而不仅止于屋顶电板或太阳能发电厂。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