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产业逐步成熟 首家生物质电厂的盈利跋涉

发布时间:2011年3月2日 来源:经济导报

....

    长久以来,利用秸秆发电的生物质发电产业一直被认为“社会效益好,但经济效益不太好”。现在,情况似乎有了转机。2月25日,经济导报记者在菏泽单县采访时了解到,作为全国首家生物质发电厂,国能单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在投产4年后,终于实现了盈利。该公司综合部副经理叶春辉说,“现在整个集团也能实现收支平衡,有所结余。”


    并不容易的盈利


    “在坚持了几年之后,公司已经开始盈利了,去年的净利润约为2000万元,”叶春辉说,“但这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补贴。”


    事实上,不仅是国能单县项目,整个生物质发电产业都是在政策扶持下完成的。据叶春辉介绍,国家对生物质发电给予优厚补贴,“现在我们的上网电价是0.75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比火电企业要高3-4毛钱。”


    据了解,目前我国年产秸秆6亿-7亿吨,造肥还田、家庭燃用消耗约35%,剩余4亿吨左右的秸秆未被利用。按秸秆发热量计算,4亿吨秸秆的发热量相当于2亿吨煤炭的发热量。


    作为国内首家生物质发电厂,国能单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拥有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机组,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万吨,节约标煤约10万吨,燃烧产生的灰分每年可达5000吨左右,作为较好的草木灰钾肥可以加工后还田使用。


    该公司年消耗农林废弃物量30多万吨,为当地农民带来约7000万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在燃料的收集、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可以解决1200多人就业,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


    叶春辉说,盈利是靠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比如,在收购秸秆上,刚开始我们尝试着自己收,但是后来发现根本实现不了,人力和财力都达不到。所以就培养了一个经纪人队伍,让他们从农民手中收秸秆,进行初步加工、收储,然后卖给我们。


    不过,为了控制成本,不让经纪人做大后囤货抬价,国能的每家电站总是同时从数名经纪人处买货,不特别倚重某一家。又跟清华大学合作,造出了检验草垛内是否掺杂泥石注水的系统,以控制燃料质量。


    据叶春辉介绍,秸秆等原料占发电所有成本的六成以上,原料有点风吹草动都直接影响公司盈利。单县电厂年消耗秸秆量约为35万吨,收购半径约为100公里。“基本上单县及周边地区的秸秆都收过来了。”


    “我们上的项目都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域地区。”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大龙曾多次在媒体面前表示,在贫困地区上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是最简单适用的惠农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式。“平均每吨秸秆的市场收购价是250元左右,农民在扣除燃料、人工、装卸之后还能有利润可赚。”叶春辉说。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