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千呼万唤的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终于正式启动。
据悉,今年北京将实施15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除了抗震加固,此次改造还将对很多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楼进行节能改造。
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能耗的30%以上,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建设的建筑普遍不符合节能规范,且数量占绝大多数,造成了惊人的能耗“黑洞”。
但是,由于资金、产权等问题,老旧建筑节能改造一直难成气候,很多试点项目也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甚至长期搁置。
此次北京市大范围施行的老旧小区改造给业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人看到了政府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的决心。但是,业内专家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资金仍是建筑节能改造的最大瓶颈,一旦改造推广到更大规模,势必需要配合合同能源管理等体制创新,行业整体转暖还有待时日。
常规技术解决大难题
据悉,北京市此次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改造将包括“平改坡”、外墙加装保温层、外窗更换为双层中空玻璃窗等。同时,室内供热系统也将进行计量及温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等,改造后可以实现供热按计量收费。具备条件的改造项目还将鼓励安装太阳能生活热水、遮阳和被动式新风系统。
在最早动工的试点项目新源里西11号楼,记者了解到,这里的窗户普遍采用几十年前常用的刷着绿色油漆的钢窗,未来这些钢窗都将免费更换为塑钢窗。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肖永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老旧建筑的能耗主要在供暖和空调上。而空调和采暖能耗高同建筑密闭性差直接相关。
一位从事室内节能改造的企业技术人员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墙体实现保温之后,室内的空调、采暖节能都较容易实现。例如,这家企业的办公楼在增加了光伏遮阳和墙体保温等改造后,冬天已经无须再使用空调。
据悉,通过此次保温改造,建筑冬季室温可以提高5℃~6℃。因此,在进行一户一表的热计量改造之后,据估计,供暖费只会降低,不会增加。
而“平改坡”则将大大降低夏季时建筑顶层室内温度。
和很多老旧小区一样,新源里西11号楼的屋顶是按照“三毡四油”工艺做的防水。这项几十年前广泛应用的工艺使顶楼住户到了夏天就苦不堪言,有居民自己测量后发现,顶楼的室内温度比一楼高出6摄氏度。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