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改坡”是将平顶的房子改造成坡顶,从而起到降温的效果。从2004年起,北京陆续给老楼进行“平改坡”,到2008年奥运会前,已有千余栋房屋完成了“平改坡”。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高毅存就是“平改坡”的受益者。在进行了改造后,住在顶楼的高毅存明显感觉到,夏季再也无须整夜开空调入睡了,电费至少能省30%。
实际上,纵观此次改造采用的技术,基本都是常规技术。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有为日前在出席一次技术转移会议时曾明确表示,我国建筑量巨大,绿色建筑路线应以实用技术为主,而不走高技术路线。
高毅存也告诉记者,老旧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门槛并不高,但资金问题却较难解决。
资金瓶颈待突破
据悉,此次改造中外墙保温改造、更换玻璃窗、安装室内供热计量装置等费用,都不需要居民掏钱。但在一般的建筑节能改造中,资金是最大的瓶颈。
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先后开展了多个老旧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顺利完工的往往都是借政策东风埋单。而那些试图通过市场途径解决资金平衡问题的项目却大多进展缓慢、困难重重。
“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节能改造必须有政府介入。”高毅存说。
据悉,国外从上世纪中期就开始进行老旧建筑改造,同时政策也很优惠。如德国政府就为改造提供了一半经费,其改造除了节能加固,还包括增加电梯等,实际提高了住宅本身的价值。
肖永昌也指出,目前最大的障碍来自融资难。“主要还是思想上重视不起来,没有利益或者利益小就调动不起积极性。”
实际上,以我国需要改造的建筑规模来看,需要改造的比例相当高,市场潜力极大。但也存在较为分散、不易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体制限制,难以保证投资方的合理回报。
而从国外引入多年的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始终未有较大突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普遍较小,资金和技术都不够。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工业领域取得一定突破,但在建筑节能领域还没有出现成规模的成功案例。此外,缺少第三方认证机制也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步履蹒跚。
“建筑节能和合同能源管理的结合确实需要政府、专家、行业共同探索,培育建筑节能市场。”肖永昌说。
不过,对于投资巨大但回报可能并不高的建筑节能来说,合同能源管理也不是万能的,必须同时引入政府资金和社会成本,同时需要政府支持,规范体制,保证经济可行性和参与方的投资回报。
“总体来说,建筑节能改造的路还很长,但确实是该行动的时候了。”肖永昌说,“能否又好又快地推进仍是个难题。”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