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我国工业企业节能的七项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2011 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是工业企业的重点和难点,....

2011 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是工业企业的重点和难点,“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明确对工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又进一步提出,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

《规划》提出,到2015 年,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 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 亿吨标准煤;到2015 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0 年下降18% ~ 22%。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无疑对工业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考验。

如何保证工业节能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要在加强工业节能管理水平、加快节能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要适当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节能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能源需求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国能源供应长期、持续紧张,特别是石油、电力供应短缺,许多企业被迫“停三开四”。能源供应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当时作为我国工业部门主体的国有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用能设备和设施陈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节能潜力巨大。因此,工业节能成为政府节能管理的工作重心,尽管90 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产业高速增长,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繁荣,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仍略显不足,加之,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40% ~ 45%,因此,工业节能任重而道远。

1.提高工业能效管理水平,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工业能效管理提升方案。建立工业节能管理的约束机制,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方案,逐步建立工业能效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工业企业能效的绩效评价活动,促进工业能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强化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扩大工业设备、家电照明和信息通信等领域产品能效标准实施范围;鼓励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单耗和能效地方标准;推动工业节能标准的国际协调和统一;强化节能产品认证和检测能力建设,推进节能产品认证;扩大节能产品能效标识范围,加大节能产品的政府招标采购力度;推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开展能耗(效)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能源审计制度。

加强工业节能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作用,深化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工业节能工作有序开展。对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绩效评价制度,落实企业能源组织管理负责人制度。

增强企业资源节能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自愿协议,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企业自觉节能的良好环境。为企业提供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群众、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营造企业主动节能的良好氛围。

加强工业节能监管能力建设。开展部门联合监管,健全长效的日常节能管理的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节能监管队伍培训和能力建设,建立基本覆盖全体系的节能监督体系网络,提升节能监管的能力水平; 提高节能预测预警能力,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和行业,及时预警调控,强化用能管理; 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规范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和监测等制度,形成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工业节能管理体系。

2.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快企业自身节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建立以工业实体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节能技术创新与开发体系,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工业节能领域得以应用。

不断吸引高端行业技术人才。节能减排的关键是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人才。

加强节能技术的国际化。节能技术在德国、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发展较快,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对接,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的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引进并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我国工业节能效率。

进一步开展技术服务外包合作。借助国际国内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进行技术合作与技术外包工作,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进而使科研院所与工业企业紧密结合,不仅可提高技术研发效率,同时也可节省研发的成本开支,使高新技术尽快在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