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多晶硅“重整河山”如火如荼 产业膨胀恐将再现旧痛

发布时间:2014年9月26日 来源:中国化工报

过去几年是国内多晶硅行业大起大落的几年。如今,随着全球光伏产业需求加快,多晶硅市场行情逐渐回暖,国内企业重拾信心纷纷复产、扩产,规模较大的在建、拟建项目不断涌现....

过去几年是国内多晶硅行业大起大落的几年。如今,随着全球光伏产业需求加快,多晶硅市场行情逐渐回暖,国内企业重拾信心纷纷复产、扩产,规模较大的在建、拟建项目不断涌现,投资热潮再次袭来。对此,业界专家提醒企业:多晶硅行业“重整河山”如火如荼,但不能忘记“旧伤”之痛,否则将有可能再次进入新一轮的困难期。

行业全面复苏平稳增长

内蒙古神州硅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曹忠向记者介绍,过去几年,我国多晶硅产业走上了“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之路。2007~2011年,我国多晶硅年产能从0.45万吨猛增到14.6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39%。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跌,国内多晶硅企业陷入大规模停产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6家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全部关门歇业,开工率仅为24%。

多晶硅产业膨胀恐将再现旧痛

近年来,亚洲硅业青海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技改资金,完成117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图为该公司多晶硅生产装置一角。

曹忠指出,当时我国多晶硅行业遭遇“寒冬”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产能过剩。

2011~2013年,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光伏市场需求锐减,众多国外大型光伏企业相继破产,美欧又相继对中国多晶硅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同时,国内多晶硅产业产能增速却不断加快。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约27吉瓦,但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已接近40吉瓦,产能严重过剩。

经历了这两年的困难期后,国内多晶硅行业终于盼到了曙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下半年,国家商务部开始对产自美韩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并出台诸多扶持优惠政策。在产业政策利好因素刺激下,多晶硅价格阶段性温和上涨序幕拉开,现货价格从2012年底的12万元/吨上涨至2013年底的14万元/吨左右,国内部分企业陆续恢复生产。

河南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多晶硅大型骨干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利用设在自己企业的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加快技改步伐,延伸产业链,力争2014年多晶硅年产量突破1万吨。图为当地有关领导视察企业技改情况。

“2014年以来,我国多晶硅行业呈现全面复苏和平稳增长态势。目前,国内在产的多晶硅企业有效产能在每年15万吨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5.8亿元,同比上升144.8%,实现利润约6亿元,新增投资约65亿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告诉记者,上半年,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及下游需求旺盛影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表现出快涨缓跌的走势,从今年1月初的每吨13.7万元快速涨至16.7万元。截至2014年6月底,多晶硅均价同比上涨29.3%,组件均价上涨7.3%;多晶硅产量达到6.2万吨,同比增长100%,大约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41%;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多晶硅有效产能利用率达86%,同比提高59%。

内蒙古伊泰集团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千瓦太阳能聚光光伏示范电站外景。该电站是全区最大的光伏电站之一。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多晶硅行业的复苏与国内光伏市场的全面启动不无关系。首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市场启动、产业规范、贸易纠纷和配套环境等方面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并将“十二五”装机规划由原定的20吉瓦提高至35吉瓦;其次,一系列配套文件相继发布,包括发改委《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财政部发电量补贴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实施,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好转;再次,金融机构如银监会、国开行等也在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根据国务院精神出台金融扶持政策。此外,备受业界关注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也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限量、限价”方式达成和解,极大地促进了多晶硅需求的回升。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