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总关“节” 碧水青山会有期 “低碳合肥”建设领域率先结果
前11个月,新建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执行率达100%;新型墙材占墙材总产量的70%,比上年提高10%。低碳建筑、低碳城市……低碳生活越来越近,而实际上,合肥建设系统早已率先筹划践行“低碳合肥”,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12月14日,肩负国务院重托,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派,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组赴合肥,对该市建筑节能特别是民用建筑节能、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等进行严格监督,并对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考核,最后全国“排座次”。
“国考”自然是居住建筑首当其冲。截至目前,合肥市既有建筑面积1.45亿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8873万平方米。然而,合肥是一个典型能源缺乏型城市,去年电力、成品油、液化气、天然气等能源品种的市外净调入量,占全市消费总量的98.6%。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列入全国科教城和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优势,以降低“碳”排放量为抓手,在全市建设领域大力推进民宅建筑节能减排工作。
2006年,由当时的建设部组织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中,合肥位列全国夏热冬冷地区17个省会城市中的第3名;2007年,合肥建筑节能被树为全国样板;2008年,受到建设部高度评价。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民用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前11个月,全市累计建设节能建筑5581万平方米,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的38.45%,其中当年新建节能建筑面积1619万平方米;节约标准煤58.8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53万吨、二氧化硫0.588万吨,完成了本地区建筑行业单位GDP能耗降低4.3%的指标。
在推进排水去污、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合肥建设系统同样不遗余力。今年以来,合肥以国家将巢湖流域列入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为契机,目前已建成王小郢等污水处理厂14座,总处理规模每日80.7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今年前两个季度,该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分别达95.3%和102.8%,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连续排名第一。
今年1~11月,合肥累计填埋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日均1600吨)。处理垃圾渗滤液17.75万吨,实际减少COD等污染物排放量约为2721吨。规划建设6台1064千瓦进口燃气发电机组,前期两台已于8月建成,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合肥市建委表示,在建设领域,“低碳城市”以低碳建筑建设为标本和蓝图,其核心在于节能减排。为实现这一目标,合肥市编制了《合肥市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2010年合肥市建筑节能工作分步实施计划》、《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9~2012年)》等相关规定,计划到“十一五”末,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节能50%要求。形成完善的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体系,新型墙材使用比例达到80%;在规划区内率先试点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开展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的建筑节能改造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进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基础的能耗监测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广浅层地能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等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近期,合肥结合城市景观整治,对五里墩立交桥和金寨路高架周边地区共1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实施门窗节能等项目,统一加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今年7月,合肥启动徽州大道等14条道路两边200栋建筑屋面改造、合肥汽配城太阳能一体化改造等工程项目。同时,安徽省建科院办公大楼、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实验楼和合肥庐阳区政府办公大楼等既有建筑先后完成节能改造。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