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正被推向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现实的盈利困境背后,投资的欲望蠢蠢欲动
今天的电子垃圾,明天的超级矿山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正被推向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8月10日,9个试点省市正式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新政。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新政实施的两个月中,全国共回收五大类旧电器138.3万台。重要的是,这些通过正规回收企业收购的旧家电,将统一交由拆解企业进行环保无害化拆解。
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前,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曾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主力军。如今,这个在逐步规范中发展起来的产业带给人们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从“吃不饱”到“吃得饱”
原来是“吃不饱”,现在是“吃得饱”,眼下华星(全称为华星集团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北京地区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后,回收来的旧家电都由华星负责拆解,该企业是北京市发改委确定的惟一一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
11月13日,本报记者从华星了解到,该公司正在运行的一期工程建成于2007年4月,年拆解能力是30万台。以前通过自己的渠道,每个月有1万到2万台的回收量,投产当年共拆解废旧家电10.6万台,2008年拆解20.9万台,远没有达到满负荷运转。
在“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之后,形势一下子得到了改观。“现在不用我们自行回收了,送来的旧家电基本可以全部消化。”华星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截至今年10月,该公司共收到旧家电36万台,处置了27万台。“七八月份我们每天大约拆解旧家电500台,现在每天最少可以处理2000台。”
废弃家电主要包括四机一脑,即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脑。现在华星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可拆解电脑、电视、洗衣机以及一些小家电的综合线,另一条是专门的电视拆解线。“洗衣机拆解线这周就能安装好,下周专业设备将上马,拆解冰箱的大型设备下个月也能运到了。”该工作人员说。
提前扩大规模变成必然。“大概到明年5月,公司的二期基地将建成,到时的年拆解能力可以扩大到120万台。”华星有关人士说,处置中心的人力也从今年7月份的40多人,逐渐增加到150人。
然而,是否能够持续吃饱也成为隐忧,在明年家电“以旧换新”试点活动结束之后,华星是否仍然还有现在的回收量必将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同时,业务量的增长,并不能直接扭转华星的盈利困境。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