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过去,不畏将来
过去一年里我一直在环保行业中学习,成长,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与投资的企业一起成长。2016年我的感触是,大量环保企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但企业家需要坚守创造价值理念,谨防资本忽悠与商业模式忽悠。
这一年,我对已投资的几家企业进行了深度的参与,一方面加强了对企业的理解和认识,一方面也是对投资判断的复盘与反馈。同时我看了大量的环保类的企业,加强了对整个行业的理解,通过大量企业的调研,形成一条判断优秀企业与普通企业的金线,寻找一些成功与成长的规律。好的企业思路清晰,能够不断反省自己,各种细节管理做得比较好,员工积极向上。差一点的企业,老板想法天马行空,对自己盲目自信,细节管理做得不到位,员工基本不具备交流能力。
环保行业的企业起步都比较低,总体上管理水平比较差。前年我模糊的感觉,一部分环保企业家尽快转型退出,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个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去年一年,大体还是这个感觉,行业的超额红利不见了,竞争激烈了,如果自己还没有建立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比较困难了,尤其对于绝大多数老板来讲,自身学习能力差,急流勇退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不要被资本忽悠
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来说,对资本的理解是模糊的。资本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需求,它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建立优势。引进资本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企业需要钱,第二是企业具备管理资本的能力。过去资本很少的时候,会存在企业发展得很好,也很缺资金,但没有渠道。目前这种情况在资本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已经很少了。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绝大多数企业不需要资本,或者不具备运用资本的能力,反而不断受到资本的诱惑与煎熬。一种就是企业很小,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受资本的骚扰,导致精力分散。我见过很多企业家,自身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就想着上市了。更有许多把新三板当成上市,即便现在亏损你也可以上市,上了市之后就能获得多少投资。
我们必须要有个判断,大多数企业都是不能上市的。上市的数字指标相对容易达到,但实践中还是非常困难的。我大体感觉,企业至少要在细分行业做到前三,每年能够保持一定增长,竞争对手总体都不如你(或者只有少数跟你互争短长),自身盈利能力很强。符合这几个条件,你才可以考虑这些事。
另一种是企业融到资金了,不懂运用,放大杠杆,把风险加大了,看起来风光无限,最终出现问题,血本无归。引进资本一定是有利有弊的,而不是完全利好的。资本是要求回报的,因此必然会给你带来压力,实现目标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放大风险,来获取收益。比如说做些激进的事。而这些都会有风险,导致企业未来遇到重大障碍,在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放大风险带来的收益极其不稳定,而且很容易回归。
以前为了尽快上市,这要操作有一定的可行性,但IPO的节奏变化,导致这种思路是不行的。融到资之后,不能很好的利用,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资本大体是个放大器,好的企业会变得更好,不好的企业会变得更差,不好不坏的企业也是会变坏。资本只适合一些特别好的企业。如果你目前规模很小,理想很大,你要做的不是吸引资本,而是提升自己。
当每个人都跟你说上市的好处的时候,企业家一定要冷静的想想,对方的立场是什么,上市对对方有什么好处,对方承担什么风险。一个券商说你能上市,一个投资人说要投资你,一个中介说你值多少亿,这个时候你要有怀疑精神。
不要被商业模式忽悠
最近各种总裁班兴起,主要原因还是宏观经济下降,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的发展遇到困境,许多企业家穷则思变,去各种总裁班学习交流,这是对的。但绝大多数总裁班承办者本身不具备实体经验,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误导了许多企业家。
许多企业家读了总裁班,张口闭口商业模式,不见得是件好事。从环保行业来看,过去10年环保行业发展得不错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政策前景不错,工程,政府特性比较多,整体竞争门槛比较低。最近发展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核心竞争力差,传统的营销手段落后,竞争激烈导致问题严重。
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说企业管理很好了,商业模式需要创新。而是管理很不到位,连基础的商业知识都没有,重点应该解决最基础的管理执行问题。我实践中,看到绝大多数环保企业家,讲不清自己想干什么,讲不清自己的问题在哪,解决方案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些不是商业模式能解决的,可能我们连大学都没读好,想着研究生,博士生的问题,效率会很低的。我觉得我们要假设我们是个高中生,跳级来到了大学,语数外的知识很不扎实,先别急着上专业课,先上上基础课。
未来的趋势和观点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创新,等待运气的降临
纳西姆.塔勒布说过,永远不要相信那些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人做的预测。原因我理解是经济学家是不会为结果承担责任的。那么我们有效的预测有么?最近有一本书叫《超级预测》,提到如果一群平均预测水平很高的人,预测的准确度是有显著性提高的,他们体现了一些基本的理性思维。我们对未来预测要防止一些黑天鹅,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时间长短做个判断,太长周期的判断会失去价值的。
2017年复星全球年会上,郭广昌董事长提到几个重大变化,互联网、新技术、全球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一件事情可以来势汹汹,迅雷不及掩耳,也可以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新兴的技术在不断涌现,科技最近200年的发展一直是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战胜了围棋人类选手,无人驾驶已经运营多年,各种虚拟技术不断突破。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世界格局必将发生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各种思潮汹涌。这些变化可能带来以下几个影响:商业模式的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发展方向的影响。
所有的商业逻辑都是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客户的成本,提升自己的收益率。把产品传达给客户,这是一个主要获利的手段,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大幅降低,原有的各种营销手段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理解互联网把信息不对称缩小,但渗透率并不能一蹴而就。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在心理方面,社会方面人们观点改变很难。人们很难接受转基因,人们很难接受一些科学的,但不被传统接受的一些观点。因此在部分领域销售渠道会被部分消灭掉,部分简单的信息价差会消灭掉,部分领域还会维护,但总体上应该是趋弱的。不要指望传统的营销手段能够再来,各种靠关系,靠信息不对称的机会都在逐渐消失,靠产品,靠质量,靠品牌的营销,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的营销会逐步占据更大的比例。如果你们公司的业务员,销售员连微信都不愿意使用,那你的风险会很大。
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在许多领域营销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尤其
环保工程领域。让别人信的产品好,要比真的产品好重要。但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因为这种方式的门槛低,怕的是恶性竞争,一旦信息对称后,很容易被竞争者替代。而那些需要时间打磨的东西,就不容易被替代。因此未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那些需要时间打磨的东西,比如说工艺,管理,持续的技术,服务模式这些。价格,规模,营销,单一技术会不断弱化。
人工智能可能会对这些造成提升,我不确认何时能够影响,但我理解前期是慢的,后期是快的,关键是我不清楚人工智能已经偷偷的做了多少工作。就想阿尔法狗偷偷的学了很多,一旦出现之后,就会摧枯拉朽。许多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比较短暂的,环保行业可能更是如此。我们所以依赖的行业,大多不是能够持续很久的行业。
未来发展方向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全球动荡的格局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显得尤为加剧。过去10年或者过去20年都是经济最为积极向上的一段时间,但全球经济也是有周期的,可能未来会变得更加波动。中国慢慢的走完了发展中国家要走的大部分路,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走我们之前走的路,这个就是我们的机会。整个东南亚国家,非洲的一些国家,甚至拉美的一些国家都可能成为中国的出口目的地。中国的环境保护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也有许多独特的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发展市场。中国最近10年确实是加大了环保力度,部分领域已经做完,甚至超前了,我们必须意识到环保的最好的日子过去了,还好的日子还有几年,一个有长远计划的公司,应该慢慢去关注未来的新兴市场。这个市场可能就是其他不发达国家。
不忘过去,不畏将来。传统的执行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无论技术再怎么进步,至少在短期内各种基于商业模式的基础管理方法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根本。毕竟人类受人文思想,心理波动影响极大,而这些人文社会的东西变迁需要非常慢的过程。而技术的发展是飞快的,许多技术细分领域我们必须能接受最新的事物,并结合实践应用。
一句话总结:如果传统的管理科学你还没有掌握大部分,还是多花些精力研究这些。如果这些你掌握了大部分,可以花点精力把新的东西嫁接在传统的东西上,这样的优先级是我的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