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山东为啥抬高排污门槛?旨在倒逼高污行业减排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1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严于“国标”4倍多!从今年1月1日起,山东实施统一的流域排污标准让人吃惊不小。这意味着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最严格的水污染物统一排放标准,当地高污染行业过去享有的水污染物排放“特权”宣告终结。


  国家标准未变,山东为什么要自行抬高排污门槛?抬高门槛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高于国家标准的新标准能否真正管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多家企业。


  抬高排污门槛,旨在倒逼高污染行业减排


  在此之前,山东已经在南水北调、小清河、海河流域实施了统一的流域排污标准,此次又把山东半岛流域纳入新标准实施范围,这样全省所有河流流域内的企业不分行业、地区,都得按统一的标准排放水污染物:重点保护区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不得超过60毫克/升、10毫克/升,一般保护区内这两项指标分别不得超过100毫克/升、15毫克/升的排放标准。


  举例来说,造纸行业过去可以按照450毫克/升的标准排放COD。“450毫克/升是什么概念?城市生活污水不用处理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按照这个排放标准,山东省即使每个排污单位都完全达标排放,也可能因排污单位过多导致水体质量较低。”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


  造纸行业是排污大户,一度山东近80%的工业污染都来自造纸。每个县都有小造纸,一家纸厂就可以污染一条河流。一般的河流,早已是鱼虾绝迹,水草不生。张波告诉记者,9年前他曾经在小清河入海口看到一尺多厚的白色污染泡沫流向莱州湾。当地渔民说,要往海里行驶200里才能打到鱼。到2002年,全省依靠行政手段关闭了近500家小造纸企业,但是治污仍然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方面,我们制定的环境政策缺乏引导性和可预见性,企业无法判断该如何适应环保新形势。另一方面,依靠行政手段治理污染,导致社会成本很高。造纸厂都是当地利税大户,关闭造纸厂影响地方财政税收,机关发不下工资,企业下岗职工没法安置。单纯地靠职能部门强行拉闸限电、拿走执照等行政手段已经乏力。规模越大的企业,行政手段越不管用。”张波说。


  “在山东省提出的发展战略中,2012年至2015年将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到时候,如果河里没有鱼,那算什么小康呢?”张波表示,“行业排放标准不同,实质上保护了落后生产力。我们必须以高质量的环境要求倒推污染物排放标准,以这一标准倒逼环境质量的改善。这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


  7年内分步提高标准,并没有“整垮山东企业”


  山东执行的新排放标准,严于“国标”4倍多。这么做,底气何来?


  事实上,山东并非一下子就把排污门槛抬得这么高,而是分阶段操作,给企业留出了缓冲空间。2003年,省里决定在四大流域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新标准。第一阶段到2003年5月1日,执行COD排放量420毫克/升的“象征性”标准;第二阶段到2007年7月1日,执行COD排放量300毫克/升的标准;第三阶段到2010年1月1日,执行COD排放量100毫克/升的标准。


  这项政策尚在讨论阶段时就遭遇强烈反对。行业、企业内一些人士认为严于“国标”的新标准将“整垮山东企业”,有的企业家甚至敲着桌子,要环保部门“考虑10年后如何为山东造纸行业负责。”环保系统内部也有质疑,认为制定标准应首先考虑行业的技术可行性。


  有关决策者顶住了种种压力。当时,全省造纸行业每年可贡献10个亿的税收。在一次内部论证会上,一位省领导听完各方面发言后坚定地说:如果能够减少污染,别说是减少10个亿,再多也值得。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