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有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一是为了GDP增长不顾一切,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大干快上;一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应急措施与长久大计相结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选择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环保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回眸2009,我国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同时,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为完成“十一五”约束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地区的群众从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受益。
节能减排——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加大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在制定和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各地、各部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继续加强,4万亿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投向了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提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评制度成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控制闸,对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防火墙”,对总投资1348亿元的32个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作出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
截至去年6月30日,全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467台,累计节约原煤1.6亿吨。截至去年8月底,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
吨/日。钢铁、水泥、焦化及造纸、酒精、味精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有力地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
生态建设——
中央林业投入再创历史新高,森林覆盖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2009年,党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全国掀起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新热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全国已确权林地面积15.14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9.4%。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敢于投入、舍得投入。通过精心经营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地方,收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显著成效。
强林惠林政策实现重大突破。森林经营首次列入中央财政预算,由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在11个省区和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每年5元提高到10元,广东、福建、江苏、湖北、北京等省市决定将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每年15元至60元。造林补助标准从每亩100元提高到每亩200元。森林保险试点投保金额达984亿元,落实林业贴息贷款160亿元和中央财政贴息资金6.5亿元。中央与各地完善了林业投融资政策,林业投资大幅度增加,中央林业投入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达到691.7亿元,增幅13.9%。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